浅谈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浅谈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

庞兴惠

玉林市福棉区人民医院广西玉林市537000

摘要: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针对该病的治疗不断涌现着一些新的疗法。就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本文作了浅谈。

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足(简称DF)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一、关于糖尿病足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病即糖尿病合并肢端坏疽,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肢端缺血、手足麻木、溃烂的临床表现。其病理生理基础是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糖蛋白等及其他致病因子,导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增生。基底膜增厚可达正常人的l0余倍。而且下肢较上肢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更明显。

其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患者皮肤瘙痒干而无汗、肢端凉、浮肿或干枯、皮肤颜色暗及色素斑、毳毛脱落。

2.肢端刺疼、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脚踩棉絮感、鸭步行走、间歇跛行、休息疼。下蹲起立困难、常持杖行走。

3.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张力差,关节韧带易损伤。

4.常见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夏科氏关节(charcot)。骨质破坏可发生病理性骨折等。

5.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听到血流杂音。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

6.肢端皮肤易干裂或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

二、糖尿病足的分型

根据肢端坏疽的性质及临床表现糖尿病足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坏疽三种临床类型。

1.湿性坏疽:多发生在肢端动、静脉血流同时受阻、循环与微循环障碍及神经障碍。皮肤损伤、感染化脓。病灶轻重不一、浅表溃疡或严重坏疽。局部常有红、肿、热、疼、机能障碍,严重时多伴有全身不适或毒血症、菌血症等表现。

2.干性坏疽:多发生在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使血流逐渐或骤然中断时。但静脉血回流仍畅通,组织液减少导致局部不同程度的缺血性坏疽。

3.混合性坏疽:多见于肢端某一部位动脉或静脉阻塞,血流不畅合并感染。湿性坏疽和干性坏疽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肢端部位。一般病情较重、坏疽面积较大,常涉及肢端大部或全足坏疽。

三、糖尿病足的内科治疗

糖尿病肢端坏疽,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既有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又有肢端坏疽、坏死、局部感染外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而且往往在糖尿病肢端坏疽的同时,常伴有心、肾、脑等急慢性并发症。如果不能有效地全面综合治疗,将会严重影响坏疽愈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掌握三个治疗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为:基础治疗阶段、去腐阶段以及生肌阶段。以上三个阶段不是绝对分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治疗中要遵循三个原则,分别为:第一,控制高血糖:利用节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三大法宝,将血糖降低到接近正常水平,有利于坏疽愈合。第二,抗感染:选用有效的抗菌素,控制感染。常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等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直至感染控制。第三,扩管抗凝溶栓,活血化瘀,改善循环与微循环。常用药物有654-2、川芎嗪、蝮蛇抗栓酶、维脑路通等分期分批静脉点滴。一般每2l天为一疗程。以改善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降低血液粘度。打开微循环通道,改善微循环障碍,促进肉芽新生,使坏疽早日愈合。

四、糖尿病足的治疗新进展

(一)糖尿病足的微循环治疗

DM患者微血管损害是十分重要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结果使多脏器受到损害,功能受到影响,所以糖尿病足患者应该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例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小分子右旋糖酐等,还可用一些中药制剂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川芎嗪、灯盏细辛素、通心络胶囊等活血化瘀的药物,对局部微循环的改善很有帮助。

(二)抗氧化剂在糖尿病足中的应用

抗生素的应用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临床上没有感染的溃疡不主张应用抗生素治疗;对于感染性溃疡,特别是湿性坏疽的患者,需要早期、联合、强力抗感染治疗,开始选用针对G+球菌和G桘球菌的广谱抗生素,兼顾厌氧菌的治疗,之后根据创面分泌物的培养结果,酌情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氧化剂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利于保持血管内膜的光滑,不利于血栓形成。常用普罗布考、维生素C、维生素E等。如果配合他汀类降脂药使用,会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包括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通过特殊的药物及设备,经培养、动员、分离,将受试者自体骨髓或外周血的干细胞及内皮祖细胞分离出来,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中,使其逐渐分化为新生的毛细血管,改善下肢供血。这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原理是造血干细胞可以诱导生成血管内皮细胞,骨髓中也存在血管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可以生成新的血管。方法是通过采集300—500mL骨髓,然后从中分离出干细胞约30—40mL,制成细胞悬液后,在硬膜外麻醉下,分段进行缺血小腿的肌肉注射,数周后血管造影显示下肢长出许多小血管。临床上下肢疼痛症状改善,皮温升高、溃疡愈合、间歇性好转。国内有几家医院或研究机构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有的已经取得另人振奋的结果。已经有医院成功的应用这项移植技术使一些糖尿病足患者获得了康复,目前看来这是糖尿病足的希望。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治疗45条下肢血管病变,其中39条下肢的症状得到了改善。但该方法尚在探索阶段,临床例数较少。

综上所述,糖尿病足的治疗是个系统工程,全方位统筹使足部动脉血液供应改善、感染的有效控制和血糖达标,这是治疗的关键所在,早发现早预防和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凤林.糖尿病足的治疗与新进展[J].医学综述.2006.09

[2]关小宏.糖尿病足治疗新技术进展[J].空军医学杂志.2011.02期

[3]涂娟胡平安.糖尿病足内科治疗的新进展[J].北方药学.2013.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