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618000)
【摘要】目的探索研究多发性创伤的急救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5月共收治的84例多发性创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按照VIPCO救护程序进行急救护理,对照组由普通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急救护理。结果观察组通过科学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措施,死亡3例(7.14%),对照组死亡5例(11.91%),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人员应该提高对多发性创伤的理论知识,给予多发性创伤病人以科学、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急救护理
伴随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车辆的日益增多,多发性创伤越来越常见,且病情有日益复杂的趋势。多发性创伤能够影响患者后期恢复,并且严重的多发性创伤能够引起病患临床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多发性创伤病人在急诊时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是赢得生命以及后续康复的关键。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5月共收治多发性创伤病人84例,并给予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多发性创伤患者84例,其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12-74岁,平均年龄38.4岁。其中车祸伤62例,坠落伤9例,斗殴伤6例,挤压伤3例,其他4例。两处损伤52例,3处损伤18例,4处及以上损伤1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多发性创伤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情等一般资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①观察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实行VIPCO急救护理。VIPCO指的是V(ventilation),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且供氧充足;I(infusion),输入血液或补液,建立静脉通路;P(pulsation),对心泵功能进行检测,以早期发现低血容量、心源性休克症兆;C(controlbleeding),紧急控制明显或隐蔽的出血;O(operation)即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立即送手术室手术,并注意送转途中生命体征的检测和保持。②对照组由普通医护人员给予常规急救和护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通过科学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措施,死亡3例(7.14%),对照组死亡5例(11.91%),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紧急救护措施
3.1迅速正确判断伤情在迎接伤员时急诊护理人员应具有全局观念,仔细观察,详细询问病人受伤时的情况、受伤的原因等,以便正确判断病人的病情。应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测脉搏、呼吸、血压,检查患者意识、瞳孔、呼吸、循环状态,迅速评估伤情,妥善安排好各部位的处理。对患者主要存在的问题和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评估,然后根据伤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抢救顺序,务必使对病人生命威胁最大的创伤能确实获得优先处理。
3.2执行VIPCO程序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多发性创伤的病人常伴有呼吸道阻塞以致窒息,对昏迷、呼吸道不畅者迅速、及时清理口咽分泌物、呕吐物、血凝块、泥土等,向前托起下颌,把舌拉出并将头转向一侧,可以很快解除窒息。气管插管是保证肺通气最迅速和有效的方式。必要时做好人工气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并备好呼吸机。其次,恢复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用18-22号留置针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快速补充有效血容量,以防病人休克失代偿后血压下降,静脉收缩,而导致穿刺困难。对腹腔以下部位的创伤选择颈部和上肢静脉通路,腹腔以上部位的创伤选择下肢静脉通路,避免补充的液体在进入心脏前自伤处流失,影响有效循环容量。液体的输入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本组轻中度休克患者在30min内快速输入平衡盐液l000~2000ml,中分子右旋糖酐500ml,重度休克在15min内输入量在2000ml以上。必要时及时的配血,为急诊输血做好准备。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CVP)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各种指标保持敏感,及时发现并纠正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若发生心搏骤停,立即行心脏复苏。紧急控制出血。控制活动性大出血,创面广泛出血者立即加压包扎止血,并根据情况及时予以清创缝合;大血管破裂时可用血管钳止血;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损伤所致的严重内出血者,在抗休克的同时行手术止血,彻底清除出血灶。伤后lh内对伤员实施手术,可大大提高伤员的生存率,因此抢救与术前准备必须同时进行,为患者争取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立即送手术室手术,并注意送转途中生命体征的检测和保持。
3.3做好术前急救准备在建立静脉通道时,就常规留取血标本备血,为急诊输血争取时间。需紧急手术治疗者,需立即做好青霉素、普鲁卡因皮试,并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
3.4做好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处理在护送患者住院或急诊手术途中,需配备急救物品,确保途中氧气供给和注射用药、掌握搬运技巧,防止由于搬运不当继发伤害,加重损伤,对于有脊柱损伤,特别是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至少有3人搬运,做好转运监测,发现病情恶化时,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
3.5观察伤情变化严密观察记录病人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出血量及各部位损伤早期出现的症状与体征,每15~30min监测一次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多发性损伤因病情严重、复杂、变化快,往往各种症状、体征相互掩盖出现,混淆不清。故要求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做到有重点而不遗漏,条理清晰而不烦琐,早期发现,争取抢救时机,以免误诊误治。以助于判断伤情、估计出血量和指导治疗,要把最高效的人力、物力由住院部延伸到急诊病人身上,比后期投入更具有现实意义。
3.6加强心理护理在抢救和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除了用高尚的医德和娴熟的技术为多发性创伤的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外,还应给予他们热情、诚恳的支持、鼓励和安慰。多发性创伤的突发后,病人往往无思想准备,不能接受突如其来的打击,又因一些检查带来的痛苦,使病人感到恐惧甚至绝望等悲观情绪,对此,我们应注意观察和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鼓励和安慰病人,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使之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树立乐观精神,战胜疾病。同时还要积极与病人家属沟通,尽可能多地采用家庭干预,从而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在与病人家属接触和沟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因素,采用恰当的方式,灵活掌握,从而真正提高工作质量,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4讨论
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通过VIPCO急救程序的执行,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效率和护理水平大幅度提高,伤员的病死率明显降低。
提高对多发性创伤危险的理论认识及其重要。最新的创伤理论研究表明,创伤病人有三个死亡高峰:一是在创伤后数分钟之内,极少人救护存活;二是在受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被称为抢救危重病人的“黄金时刻”,往往是救治成败的关键;三是在伤后数日至数周内,多因继发感染、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AODS死亡。多发性创伤具有出血性休克率高、脏器损伤率高、感染率高、AODS发生率高、漏诊率高、死亡率高等六高特点,大多伤势严重,病情变化快,病理生理紊乱,严重而复杂。
因此,急诊护理人员应该提高对多发性创伤的理论知识,给予多发性创伤病人以科学、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孙爱红,桑桂兰.多发性创伤148例急救原则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8):65-67.
[2]张松兰.多发性创伤363例院内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7):68-69.
[3]张月葵,陈玉珍,张关英等.187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9):1425-1426.
[4]李丰梅,崔晓华.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7):125-126.
[5]陈永玲.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急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