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川(大名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北大名05690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越发普及。应用到课堂教学上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授课法浑然结合,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其完善的资料处理功能、齐全视的听功能、展示资料的便捷性等优点改变了课堂的气氛,提高了教学的速度,很多老师欣欣然地接受着、使用着……。
然而反观这种教学“时尚”,在逢课必多媒体的现象后,过多的花哨展示,忽略了学科本身的主要地位和学生的主体性,本末倒置,不得不令人扼腕。
现实中,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往往忽视了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辅助”二字,而将其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唯一救命稻草。课件背景画面复杂,频繁地使用动画、视频、图片和声音,造成的必然结果就是课堂教学重形式、轻实效;重活动、轻梳理;重感官、轻逻辑。学生观看画面应接无暇,更无从思考,使得之前的“人灌”变成了“机灌”。
比如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了所表述的独领风骚的中华文化、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教师不假思索地将所有课本涉及的素材以文字、影音、图片的形式来展示,那么一节课虽然上得热热闹闹,沸沸腾腾,这也不是我们当下所倡导的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有效结合。
喧嚣过后的静思发现:在多媒体淹没了课堂中,政治教学的特点不复存在。课件喧宾夺主,政治的课堂本质失去了“主人”的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无从体现。
那么,如何实现多媒体与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呢?
高尔基说:“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就是声调、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政治课堂的应用,关键是适当辅助,有效整合。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需要有效的整合呢?笔者就此例谈自己的尝试与探究。
1.吸引学生——创设情境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淡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只会带来疲劳。
教学离开了教学情境,就如同在干涸的土地上耕耘播种,徒劳无果。对政治学科而言,更是如此。如果教学中巧妙利用多媒体的“光”、“影”、“声”、“色”要素,创设出适宜的情境,让知识折射出生活的光彩,让课堂灵魂植根与多彩的生活,政治教学就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深厚的生命力。
如教学《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一知识时,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来逐一介绍基本原则的内容和意义;而是为学生设置了一个非常具有说服力的视频材料,即:“民族矛盾激化的车臣战争”,一起观看视频中激烈的战争场面,透视当地民族矛盾的现实危害以及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这样,不用教师过多的语言讲解,学生通过直观的视屏,带来心灵的震撼,深刻地发出感慨:车臣民族矛盾激化的原因→给中华民族的启示→我们当前的民族政策和基本原则。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把利用多媒体手段由一个“主导者”变为一个“促进者”,给学生们提供学习资源,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营造促进学习的心灵氛围,使师生一起在丰富的教学素材中共同探讨,获得知识。正如爱默生所言,“一种奇妙的表现,通过画或音乐,把人性中最深刻最简单的一些特质都表现出来”。
2.化零为整——演绎设计
哲学上讲究要注重事物间的联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时,运用好多媒体,就会使政治课堂具备系统的这种鲜明特点:它能有效节省教学环节并及时更新所学,完整地体现课堂知识的齐备性;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巧妙铺设教学设计,把转、承、展、评链接地更加连贯,体现课堂完美的序列性和优化性。
执教优质课《股票、债券和保险》时,根据课堂主题要求,如何在落实双基与凸现新课改理念上让我煞费苦心。按部就班式的教师逐一知识点讲解既耗时耗力,也会让课堂索然无味。而借助多媒体就能有效将这些“零件”进行有序整合,并巧妙推进课堂流程,水到渠成。
3.厚积薄发——展示内容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超越的整合力和举一反三的变通力,化繁杂为简约。而多媒体技术的课堂引用则可以在老师的整体构思下,再现整合的教学资源,有效展示课堂内容,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将会进入“潮平两岸阔”的境地。
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认为试卷分析课最为简单,就是流水账式答案。其实要想在大容量试题下突出分析的效度,并在解析的同时再进行同步训练,难度很大。要兼顾效率和速度,合理安排好好课件与投影的关系,一样能让试卷分析课上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今大多数的考试,老师都有电子版本的试卷和得分统计。于是本人把考试情况用课件来分析,直接在屏幕上展示错误率较高的试题,然后通过课件链接,引导学生从“审题—解题—答题—表述—试评”进行分析;同时在每一环节下利用切换到投影进行试题同步巩固训练,甚至在“试评”环节直接将学生的答案投影到屏幕进行直观集体批改,有效解题方法指导、够量的当堂训练让复习分析课上出了别样的风采。
例如,在高一上学期分析其中考试的试卷时,就将易错题展现出来,并且用知识链接拓展了“价格供求曲线”。不仅讲解了知识,还开拓了思维,更重要的时通过图表传递信息,既有言简意赅、直观形象、概括性强和对比性强的特点。
4.追求艺术——体现理念
“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一语道出成功教育的突破口。课堂的艺术正是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借助多媒体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共鸣。
在执教《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时,从中秋赏月引入新课,接着讨论月饼寓意,引出中国人“和美”的追求。“月饼”是意象,它是生活的又是逻辑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统一。
多媒体通过图片和音效展现中国孩子和伊拉克孩子之间的对比,传统戏曲和现代歌曲的呼应,和谐世界和大同世界的辨别,资料的声音像结合,既生发于教材之中,又溢出于教材之外。使教材这样的平面纸制媒介,自然地亲切地走入学生的心中,师生不同的人生发展轨迹,交汇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激扬着情感的旋律,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现代教育技术与政治课堂的结合,开创了新的德育空间,当光影流失成遗憾时,不因质疑而丢弃;在拥挤中保持学科本色,让课堂上演光影卓越的剧幕。寻找整合点,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使政治课堂教学在新课改中大放异彩。
收稿日期:201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