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科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心外科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叶玉霞

叶玉霞(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简阳641400)

【摘要】目的探讨心外科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交流体会。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增加心外科患者的舒适感及治疗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而且对护士自身也是一种锻炼。

【关键词】心外科心理护理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是护理领域的新课题,是心理学与护理学相互交融、结合并用的一门科学,但不是等同的相加起来,而是两者有机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力量组合。心外科手术是医学领域中高尖端的外科手术,手术危险性大、并发症多。对医生来说可能手术是常见的、轻松的,可对每个心脏患者来说做手术面临生死考验,心里都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刺激和压力。心理状态非常复杂,紧张、恐惧、抑郁、疑虑,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非常不利,甚至有的患者由于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做的不到位以至于出现很严重的ICU综合征,表现为谵妄、混乱、噩梦和不真实体验,不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影响术后恢复。由此可见,如果术前保持较好心理状态,对手术有充足的信心及勇气,术中配合良好,产生并发症的几率相对减少,利于顺利康复[1]。本文就对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科于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心外科患者128例,男81例,女47例;年龄42~76岁;先心病106例,CABG13例,大动脉瘤9例,其中对照组男41例,女23例;年龄40~77岁;观察组男40例,女24例;年龄42~7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均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心理护理方法

1.2.1入院宣传热情接待患者,让他们有种到家的感觉,给患者做人院宣教。介绍患者所患疾病知识、医院环境、责任护士、主治医生、主任、护士长以及一些有利于患者的规章制度及承诺。告知每种心脏病患者应注意的事项。

邀请已治愈或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正在康复的患者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同时医护人员告知患者,手术医生和护士技术都是熟练的,对患者是有高度责任感的,特别要讲我们已做过同样手术的成功案例,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可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1.2.2术前心理护理措施

了解患者的心态:由于患者来自家庭、社会、经济方面等的压力,表现出恐慌,心理比较脆弱,觉得自已是最不幸的人。护士要主动与患者沟通,通过诚恳、友好、自然的交谈方式,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应用疏导性语言使患者倾吐心中的苦闷和忧虑,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2]。

亲人的陪伴:加强患者与家庭成员的沟通和交流,使患者从中得到鼓励和支持。

预防性心理指导:告诉患者手术是最佳的方案以及不做手术的危害性,手术之前应做那些准备,回ICU病房后怎样配合医生护士治疗等。全麻手术会带许多管道和各种心脏监护仪,是每个心脏病术后必须要做的,由于ICU气氛比较紧张,医疗设较复杂,与外界隔绝。患者要保持好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随着病情的恢复会陆续拔除。另外带呼吸机不能说话,告知患者可以用写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好好呼吸,配合ICU护士治疗护理,争取早日拔出气管插管。

1.2.3术后心理护理措施

患者从ICU返回病区,护士要细致、周到、热情地迎接患者,给患者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并做好术后宣教。

环境干净整洁,床单整洁,集体就寝,统一管理主动巡视病房,与患者交流,使心理护理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合作的基础上,而不是雇佣、恩赐的关系。要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神、态”去影响患者,学会控制情绪、以开朗乐观的情绪去感染人,给予不是亲人胜亲人的关爱[3]。

适时减少护理刺激,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

音乐疗法:欣赏自己喜爱的音乐(以轻音乐为主),分散注意力,减轻切口疼痛,通过心理生理途径调节人的循环系统,处于放松状态。

1.2.4出院指导出院前2天做好出院指导,告诉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休息、用药、复查时间等。为达到理想的疗效,不仅要求我们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温柔细致的工作作风,更需要心理护理。它是研究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理论为指导,了解患者复杂的心理活动,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用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战胜疾病。

2结果

通过以上护理,对照组治愈37例,治愈率57.81%;好转24例,好转率37.50%,死亡2例,总有效率96.88%。观察组治愈57例,治愈率89.06%;好转7例,好转率10.94%,总有效率100%。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其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例)

3结论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观念逐步被人们所认识接受。健康人一旦进入患病者角色,往往由于入院后诸如环境陌生、人际关系的改变、缺乏信息的交流等因素,使患者产生消极的心理,以往住院病人只注重医疗质量及药物质量,认为名医名药是治疗疾病的最好方法,而忽略了心理因素对治疗的重要影响。而医务人员对病人在住院期间一般的要求,如尽快确诊、有效治疗、娴熟的操作技术等比较重视,而往往忽略了病人的心理需求。病人的精神与情绪因素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其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4],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甘元琼.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中国当代医药2009,(15).

[2]沈雪琴.寿之炜.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心血管患者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3).

[3]黄健.刘玲.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9,(16).

[4]童贤妹.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