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爱”再伤害孩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1

不要让“爱”再伤害孩子

史淑庆

史淑庆山东省即墨市灵山镇教育办266219

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曾经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因过于严厉而尘封历史;曾经的“师道尊严”因“高高在上”而沦为黄纸故事,取而代之的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减少了很多体罚,更多的会去考虑如何运用语言的工具来关爱孩子。但有些老师处于转型期,或者说语言功力不到家,难免也会出现一些展现“爱心”办坏事的状况。在处理“问题”学生时,拿捏不好“尺度”,想当然地说了一些自认为很有爱心的话语,却不知学生不但不领情反而激起了更大的逆反心理。

今年接手高年级级部教学管理工作,遇到的两件事情引起了自己的反思。

【事件一】新学期伊始,久闻一调皮捣蛋女生之大名,一日,因一小事班主任找其谈话,学生态度较好。突然一原来教过他的老师进来开导说:“小丽同学老毛病又犯了啊,又惹老师生气了,犯了错误就赶紧承认,下次可不要这样了”。话音刚落,女孩脸上青白相间,猛的把胳膊一抡,大声嚷道:“我上六年级已经改了好多了,可在你们老师眼里我不论怎么做,我都是个有毛病的人,永远是个坏学生!”说完转身跑出办公室,班主任赶紧追下去一顿好言相劝。

【事件二】课间,一老师在批评教育昨晚没完成作业的学生,“怎么又是你?孙小燕?我还真管不了你了,是吗?”老师脸色有些阴沉,脸也马上拉长了许多。被批评学生把头转向另一个方向,脸上现出不服气的神色。老师的脸色更阴沉了,说:“看来,你是铁了心了,明天把你父亲叫来,坐在你旁边监督你上课写作业,否则你就不要到学校来了!如果你忘了,我就直接打电话给你爸爸,让他不管做什么,都要来学校陪你读书。”老师狠狠地补充道。再去看时,面前是撕碎的作业纸,学生双眼眼迷离。

从上面这两个微小的片段我们可以看出:一些老师,确实很爱自己的学生,甚至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看待,严格地要求他们,老师这样的苦心溢于言表。可是,我们也可以看出:老师这样的爱基本是等同与普通家人对自己孩子的痛爱。因为这种爱,并没有从教育心理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来让孩子更好地接受,并进行学习上的交融、探究。反而让学生“受宠”而惊,落荒而逃。

作为教师,应该知道,眼中的孩子更应该是学生,应该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思考他们接受知识、练就素质的外部条件,不要一味心急的去强迫学生,要注意避免一些弊端:

老师表达了爱,伤了学生的心。事件一老师自认为从爱心的角度出发,希望学生听新老师的话,改正错误,帮助这个学生是好事。殊不知女孩升初三后力志要改掉自己的缺点,重新做回自己。而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再次提起自己的“老毛病”,会让她自己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做都无法改变老师对自己的印象,难免心中会伤痛。为人师表者对以前所谓的“差生”要另眼相待,多注意自己的语言措辞。如果不太注意的话,伤害就会就此产生。

借刀杀人。事件二中的学生肯定遭受过他爸爸的体罚,才做出如此自暴自弃的行为。老师好像获得了胜利。可是他的行为已经把那个学生推到了宣判台上了,等候学生的只能是父亲的一顿“大餐”了。这样的学生还能在短时间内好好跟老师沟通吗?谁也不信老师会借刀杀人,可是就有热心的家长愿意充当这把刀,心甘情愿的借给老师来“杀人”。这个时候谁也没有体会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命既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一句话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老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师的嘴”发出“知识的溪流”呢?,个人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调整心态,练就语言基本功。教师的日常工作很多,难免有心烦意乱甚至情绪激动的时候,因此调整心态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自己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可以暂时离开或延迟几分钟,待情绪稳定后在进入教室开始教学活动。在不得不责备学生时,先转移一下视线,让头脑中的那些委婉词句和别人的对话场景迅速展现一次,要尽可能的展现学生的好,要尽可能多的用面部表情代替语言开展对话交流。目的是让老师能有比较平稳的心态面对学生,避免学生受到严重伤害;加强语言基本功学习。语言不是天生的,多学习书本的优美语句,多听多看优美的影视节目,特别是幽默类影视作品、报刊、书籍很有好处。

二是巧妙地批评,点醒糊涂孩。曾经看过一篇讲了一个伐木工人的故事来改变学生抄作业现象的教育事例,让自己领悟到:批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错误,而不是让他们在老师的语言中受到“心罚”。得当的批评,让孩子走得更快,失当的批评却会让孩子离我们的期望越走越远。如果我们巧妙地把握好批评的尺度,相信批评带给孩子的味道也是甜的。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也说过,一件简单的事可以有100种做法,一句话也可有100种说法,不同的语气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一句温馨的鼓励,在成人的眼里也许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的心理,却是希望的火种。让我们的语言带着温度,对孩子客观些、公平些,用爱的语言撑起一片天,驱逐孩子心头的阴霾,让每张笑脸在阳光下灿烂夺目,不要再受到“爱”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