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抑郁症发病的季节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浅谈抑郁症发病的季节性

高丽静李强

高丽静李强

(山东威海经济开发区医院山东威海264205)

【摘要】通过《内经》的中医学理论,探讨抑郁症发病的季节性的机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抑郁症季节性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3-0354-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抑郁症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维度活动的降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另外一些患者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为主。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个规律,就是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冬春季节为高发季,不仅有新发病例,原本稳定的患者在这个季节也易复发。现代医学无法明确解释这种现象,只有一部分假说。但祖国医学在很久以前即已经解释了这种规律,本文就这一现象做简要分析。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成书于2000年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系统而科学的论述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内经》很重视天地阴阳极季节等周期性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内经》认为,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与自然界息息相关,故它指出:“上下之位,气变之中,人之居也。”(《素问•六微旨大论》)而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表现在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可用四时阴阳消长来概括,春夏阳长阴消,秋冬阴长阳消,从而使万物呈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基于这一认识,《内经》进一步认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人体对这些影响,也必然相应地反映出各种不同的生理、病理变化。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其功能与四时相应,即在四时分别由五脏主持人的生命活动,“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素问•脏气法时论》)。人体通过五脏系统的调节、控制,使机体的功能活动与四时阴阳消长相对应。脏腑气机在春夏生发、长旺,功能活跃,生机勃勃,精神情志也趋于兴奋,思维敏捷,活动增加;在秋冬收敛、闭藏,生机内藏,精神情志趋于抑制,思维迟缓,活动减少。

人体生理的季节气象性.精神情绪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春天肝气旺盛,肝阳亢奋易导致怒气,所以春天是一个充满激情但也容易肇事的季节;由于肝气郁结和肝阳亢盛,精神病多发,表现为抑郁或躁狂.

中医中的四时八节:四时就是春夏秋冬,八节指的是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至(夏至、冬至)和二分(春分、秋分)。即太阳在一年的运动中,所处于天空的八个不同方位。冬至阳生,夏至阴生,但此二时仍为阴极或阳极之时,其在节气中的阴阳寒热波动不大,因此,对人体的脏腑的影响亦不大,从而不至于引起情绪上的太多波动。

而当春分和秋分时节则是自然阴阳之气交接胜负之时,自春分时开始自然界有阴气主令转为阳气主令,至秋分始自然界有阳气主令转为阴气主令,因此,由于阴阳转换较为迅速,从而对人体的生理及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春分前后,自然界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阴阳转换较为迅速,超过人体的正常调节能力,或机体平素正气有亏损,五脏精气虚弱,其调控能力不足,不能及时维持体内阴阳平衡,由此可引起疾病的季节性发作或加重。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抑郁症发病率处于不断上升阶段,了解并深入探讨中医情志理论中抑郁发作的季节规律性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的临床工作,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打破了治疗抑郁症以传统西药为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提供更加丰富的手段及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扬海尔,程毅,刘淑华.情感障碍与季节关系.上海精神医学,1991年第03期

[2]陈中舜.精神疾患的季节变化.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78年第04期

[3]陈景清,季节性发作的抑郁症临床特征对照研究.山东精神医学,2001年第14卷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