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730050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和铸造师魂的良好载体、是增强教育类课程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方式、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教师素养的必然途径。与基础教育相比,研究性学习强调让学员围绕解决问题去开展学习,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强调学用结合,以学为手段,以用为目标。正确开展和实施研究性学习,这样才能提高高校教育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初探;教育类课程研究性学习意义
1前言
进入新时期以来,高校教育类课程面临着更加艰难和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教师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和素养又无法满足教育的要求。特别是担任培养教师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教育类课程,内容和方法上既无法满足教师培养的需要,也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初探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除了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在校内、校外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这门课的价值主要在于参与各项活动所经历的过程,而不在于结果;需要家庭与社会给予学校以配合这些“共同要件”得到强调外,从我国国情出发,它还是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的,每周每科1课时。
我们学校从2008年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学习。学校对开设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加深。认识到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个性的有潜力的人。看到学生有那么高的热情参与其中,而且执著的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团队精神,让学校感动。学校的科研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但是最为明显的是学生们,他们在研究性学习课堂中变化是最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开创了乐于尝试的新挑战,让学生焕发出令人感动的探索热情,使学生获得拓展智能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们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也深刻得多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只是传授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教什么,学生记什么,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并不深,现在通过研究性学习,通过自己对知识主动获取的过程,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全面和深刻了。
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克服实践过程中的困难。直到问题彻底解决。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既有形象思维,又有逻辑思维,既有发散思维,又有复合性思维。研究性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队精神研究性学习主要以小组为基本的实施和评价单位,组长的人选及其威信、能力、责任心和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对课题研究的质量至关重要。由于编组和选拔组长,完全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所以小组的凝聚力从一开始就有保证。同学们选拔的组长因其能力强而成为小组活动的天然中心。组长具有较高的威信。组长的压力很大,他不但要考虑课题的顺利实施,而且要调度好组内的力量,让大家心情愉快地工作。每个小组成员也有压力,因为承担的任务如果没能很好地完成,影响的将是集体的成绩。这双重的压力和责任,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
3高校教育类课程建构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高校教育类课程是培养教师职业素养和技能的主要渠道,教育类课程的质量是提高未来教师素养的重要指标。要真正培养高素质的新型教师,高校教育类课程建构研究性学习已是势在必然。
3.1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和铸造师魂的良好载体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和育人,教师的师魂就是热爱和创造,热爱教育对象,热爱教育事业,创造性地传授知识,创造性地塑造人格。而承担教书育人职责的教师都是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高等教育只有用正确的大学精神才能形成未来教师的师魂。洪堡曾经说过:大学“它总是把科学当作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来看待,它因此总是处于研究探索之中”,“一旦人们停止对科学进行真正的探索,或者认为,科学是不需要从精神的深处创造出来,而是可以通过收集把它广泛罗列出来的话,则一切都是无可挽回的,且将永远丧失殆尽”。大学的职能要求教师不仅仅教书育人,还必须是一个研究者,要求学生也不应只单纯地接受知识,更应以探索学问为己任。这就要求大学课堂不能再局限于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在掌握前人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去探索、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这就需要运用研究性学习这一载体,教师研究性地教,学生研究性地学。从本质上说研究性学习就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通过独立的思维过程去研究、分析、发现,从而获得知识、能力,并形成习惯、品质、信念。高校教育类课程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开展,形成未来教师创造和研究的风气,执着和热爱的态度,把教师工作真正作为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来对待。
3.2研究性学习是增强教育类课程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方式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过渡,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大大减小,教育类课程地位明显下降,课程更新缓慢,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缺乏创造创新;教学管理松懈,到课率低,教学质量不高。因为缺乏体验,积极主动参与的环节少,感受不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许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只有大力改革高校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教学真正贴近社会实际、贴近教育现实、贴近学生需求,研究现实中最突出的问题,解决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使高校教育类课程的教学走出困境,增强自身的生机与活力。
3.3研究性学习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教师素养的必然途径
素养是什么?它是在先天和后天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个体身心特征的合金。主要由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构成。人们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良师和名师都是经过长期的磨励而造就的。过去师范院校有一个好的传统,那就是对学生的未来教师素养和技能特别重视,开设了不少专门的课程,进行了许多强化训练,使得那些未来的教师学有所专,学有所研,走上教师岗位能很快脱颖而出。而现在专门的师范院校已经很少,就是专门的师范院校,占大头的还是非师范类专业。就是真正的师范类专业,学生也不一定人心思教,因为将来能不能当教师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许多教育工作者感叹当今大学在校生教师素养的低下。因此,心须改变教育类课程只重书本知识和考试成绩,并要培养教师素养。
4结语
总之,大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能否提供他们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投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去感受学习的辛苦与乐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如何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同,要留给学生思考研究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要“点“要害、“拨”迷雾,让学生“探”真理,并要培养他们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
[2]郝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1
[3]靳玉乐,艾兴.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03.1:33-34.
[4]朱玉如.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江苏教育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