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艳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第二人民医院广西灵山535400)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1-0230-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思维、知觉、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并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精神病[1]。其临床表现除阳性和阴性症状、认知症状、行为症状外,情感症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精神分裂症康复过程中常见的情感障碍,发生率约为30%~60%[2],还可能会产生自残、自杀等恶性和行为,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做好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工作者长期不断探讨和思考的问题。我院自2012年起开展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认知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来自2012年3月后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病情基本稳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3)出现抑郁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MD-17)≥17分;(4)患者或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情况等不限。排除:(1)严重的躯体疾病、物质依赖、双相障碍、抑郁症患者;(2)酒精或药物滥用患者;(3)人格障碍;(4)慢性精神衰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将符合以上标准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人,研究组年龄(32.3±8.6)岁,男/女为14/21,病程(4.4±3.1)年;对照组年龄(35.1±9.7)岁,男/女为16/19,病程(4.9±3.6)年,两组一般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一般心理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心理护理。
认知心理护理方法:(1)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2)详细了解患者精神症状,心理状况;(3)向患者讲解精神病的有关知识,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4)帮助找出患者非理性思维,调整认知和理想的思维方式;(5)安排患者参与文娱活动,社交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生活信心。干预时间8周。
1.3评估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总分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使用HDMD减分率评估临床疗效,减分率≥25%为有效;用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条件4个维度,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各评估一次。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χ2建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HDMD评分比较
表1。研究组干预后HDMD总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a与治疗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有效率比较
干预8周后研究组有效21人,对照组有效6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χ2=13.57,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康复期,出现持续2周以上抑郁症状群。临床上比较常见,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缓解后,内心世界又与客观现实世界发生关联,现实检验能力恢复,加上病耻感,对社会、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偏见变得敏感,因而出现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发生率比较高,有的患者会出现自杀等严重后果,应引起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无论是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客观状态,还是主观的满意程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健康人[3]。
随着医疗模式的发展,现代医学已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目标不仅局限于控制症状,更重要的是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患者回归社会。心理干预是适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已经成为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一项有效手段。本研究发现,认知心理护理能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今后需更大样本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125.
[2]焦玉梅,王立伟.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及其临床特征[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5):270-273.
[3]杨英.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相关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5,28(04):374-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