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1

浅析“大学生——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孔旭陈慧

孔旭陈慧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110000

摘要:实现“大学生-职业人”角色的完美转变已成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分别从职业人的内涵,大学生与职业人的联系和区别,角色转变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今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以便更好地帮助毕业生适应社会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人转变

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往往通过十余载的寒窗苦读对学生这一角色早已习惯,而当他们在毕业前夕即将步入社会时,面对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却显得十分盲从,对“职业人”这一概念较为陌生。如何正确地引导早已习惯于象牙塔生活的大学生们迅速转变成能够适应社会和企事业单位需要的职业人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而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大学生-职业人”的转变对于更好地完成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三方面针对这一课题做一剖析和探讨。

一、职业人的内涵

职业人是指参与社会分工、自身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能通过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在满足自我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一类群体。国内知名的战略与管理专家周永亮在新书《我是职业人》中说,一个优秀的职业人,必须通过工作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是要创造业绩的。也就是说:职业人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自我经营能力,包括强大的责任心,团队合作意识,平和的心态,全面的思维,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

二、大学生与职业人的联系和区别

大学是一个学习专业知识,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储备自我约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各种生存能力的阶段,更是为走入社会,成为一个职业人奠定基础的时期。在大学学习期间就是我们磨刀的过程,只有在大学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才能更顺利地应对社会上的各种挑战。同时,大学生和职业人又存在区别。

首先,两者的责任不同。大学生在学校以学习、探索为主要任务,什么事情都可以尝试,如在学习上,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在生活上,有父母支持。可以说,大学生生活轻松,没有太多外界责任。而职业人需面对工作上的巨大压力,如:领导的期望,同事的竞争,繁重的工作任务等。还有来自家庭的生活压力,如:经济压力、父母压力等。

其次,两者的生活环境不同。大学生生活在简单、淳朴的校园环境中,安静而舒适,而且大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随自己任意支配,相对而言,大学生活很轻松,很自由。职业人处在紧张的职场,工作量大,生活节奏快,还有固定的公司规章制度约束,比如,领导的要求,规定的上下班时间,频繁的加班,繁琐的工作要求等等。

最后,两者的社会交往不同。大学生处在简单的校园环境,面对的人主要是老师和同学,交往对象比较单一,交往范围比较小,交往形式也比较简单。职业人处在复杂的社会中,面对的是各种复杂的人,人际交往范围大,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三、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方法

1.从心态上改变。首先,要从个体意识到团队合作意识进行改变。在学校,大学生主要以个体为主进行学习和探索,而职业人在工作中则大部分以团队合作为主,而团队合作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就需要我们从心态上改变自己。因此,大学生在学校应该抓住团队合作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团队实践活动,比如国家及省市的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学校的春、秋季的运动会,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日常的素质拓展活动等,通过大量课余活动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其次,要以平和的心态应对工作生活。生活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往往充满曲折。马克思也说,事物发展具有曲折性。当职业人面对老板尖锐的批评,同事的激烈竞争,工作的复杂繁琐以及家庭生活的巨大压力时,需要有一颗平常心。当遇到挫折时,不要气馁,当成功时,不要骄傲,坚持把工作做好,不要让情绪影响工作生活,做到锐气藏于胸,和气露于面,才气现于行,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2.从性格上改变。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可以充分张扬个性,随性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就容易养成过分张扬、放荡不羁、无拘无束的性格。在职场工作中,需要遵循着严格的职场规则,不能一味率性而为。由于这两者文化存在很大的根本差异,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职场时会感到很不适应,因此需要从性格上改变自己。在职场上,大学生应该注意言语和善,行为礼仪得体,特别在讲话时要三思,尽量少说多听,认真思索再一语中的。开朗的性格也很重要,因为工作环境不是孤立的,需要和老板,同事进行各种交流。接着就是认真细致,准时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同时又要低调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

3.从思维上的改变。大学生在学校主要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缺乏实践,因此,很多知识停留在理论阶段,不能运用。但现实生活中,这与职场专业技能存在一定矛盾,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改变我们的思维。

曾国藩提出“实事求是”,毛泽东就很好的把这一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在军事战争中,他并不是生搬硬套苏联模式,而是根据各阶级特点、需求,制定适应中国国情的作战计划,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学习也一样,不能生搬硬套死知识,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把知识用到实际中去,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好知识,使之成为一项安身立命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