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治疗中应用丁苯酞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计算机表法将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n=34)与实验组(n=34),将采取长春西汀单独治疗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观察两组脑梗死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脑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56±2.14)、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6.54±2.87)等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2.65±1.98)、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9.38±2.8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故统计学存在分析意义(P<0.05)。结论:将丁苯酞应用在脑梗死治疗中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应用。
【关键词】丁苯酞;脑梗死;临床疗效
脑梗死是常见神经内科疾病,病死率、致残率等都比较高,脑梗死患者中大约有70%可能遗留后遗症,对人们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丁苯酞是国内自行研制的新型神经保护药物,可作用于脑梗死病理,也可保护患者神经。现对我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我院分析的68例样本数据均选自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以及头颅CT检查之后均已经确诊,排除出血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有脑卒中病史、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等患者,以计算机表法分析样本,每34例患者作为一组,参照组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18例,年龄控制在40~79岁,平均年龄为(61.23±5.23)岁;实验组患者中女性17例,男性17例,年龄控制在38~77岁,平均年龄为(60.54±4.54)岁。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脑梗死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差异并不显著且P>0.05,统计学无意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我院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与认可。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给予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等对症干预,在250ml生理盐水中融入20mg长春西汀进行静脉滴注,每天治疗一次。
实验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每次口服0.5g丁苯酞,每天两次。
两组患者均进行一个月治疗。
1.3观察指标
患者经治疗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在46~100%之间,病残程度在1~3级之间,生活可自理判定为显效;患者经治疗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在18~45%之间,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判定为好转;患者经治疗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低于17%,生活不可自理判定为无效;利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分析患者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数据,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用率(%)的形式表示,采取卡方检验,两组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取t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脑梗死患者中出现无效为1例,好转为9例,显效为24例,总有效例数33例,总有效率97.05%,经治疗后参照组脑梗死患者中出现无效为8例,好转为12例,显效为14例,总有效例数26例,总有效率76.47%,P<0.05=0.0122,X2=6.2750,故存在统计学意义。
2.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前两组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且P>0.05,统计学无对比分析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指标对比参照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故形成统计学分析意义。
3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且多发性疾病,会对人们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现今脑梗死研究中是因脑血液供应不足或者障碍,促使脑部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的疾病[52]。缺氧、缺血是该疾病早期表现,且大量脑自由基可能损伤脑部组织,所以,临床治疗该疾病中消除大量自由基是主要措施。长春西汀是阿扑长春胺酸乙酯抑制药物,可从多方面来保护神经元,阻滞神经元钠钙离子通道[3],避免发生缺氧性损伤。因细胞内钙离子出现超载损伤,对氧自由基进行有效清除,抑制产生过氧化脂质与释放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进而可保护脑部组织。此外该药物也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可对选择性对脑磷酸二酯酶活性进行抑制,增加患者脑部血流量,舒张血管平滑肌[4],具备显著改善患者微循环的作用。长春西汀也可改善神经细胞能量代谢,提升脑部利用氧与葡萄糖的能力。丁苯酞是一种新型脑梗死治疗药物,拥有保护细胞线粒体的作用,也可显著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而改善患者能量代谢、脑部微循环、血流量,对细胞凋亡进行抑制,联合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可改善用药作用,保护脑神经细胞[5-6]。
本次笔者研究发现实验组脑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56±2.14)、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6.54±2.87),与闫阳妹,贾小倩等研究结果一致,治疗总有效率95.08%、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79±2.5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7.61±14.29)。
综合以上结论,在脑梗死治疗中采取丁苯酞效果相对显著,充分展现神经保护作用,抑制脑缺血引发炎症反应,可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是保护神经元且值得应用一种新型药物。
参考文献:
[1]孔起良,刘娟,杨震等.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基底节区脑梗死对侧支循环建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6,29(4):293-295.
[2]陈进玲,唐树芝.丁苯酞联合山楂叶总黄酮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7):1064-1067.
[3]章凯,胡北平.左西孟旦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及血流动力学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10):54-57.
[4]尹春丽,王耀伍,吕佩源等.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低灌注区面积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6):565-567.
[5]王新,王默力,杨盛等.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联用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12):1136-1138.
[6]闫阳妹,贾小倩.长春西汀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9):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