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四川江油621700
摘要:静脉穿刺拔针技术是护士熟练掌握的简单易行的护理操作,拔针不当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如:明显疼痛、出血、瘀斑、血肿,增加了病人痛苦及心理负担。本文通过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明显减少了拔针后不良反应。
关键词:拔针;不良反应;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护士往往只注重一针见血率。拔针是护士静脉穿刺中的最后一项操作,很多人认为此操作无技术含量,常被忽视,然而很多病人往往因拔针不当出现不良反应,破坏了血管,造成再次穿刺困难,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导致对我们工作的不满,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因此,为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正确的拔针方法极为重要。
1一般资料
从2015年12月~2016年1月在我科住院患者静脉穿刺800例次中,拔针后无痛393人次占49.1%;出现轻微疼痛281人次,占35.1%;明显疼痛46人次,占5.8%;出血32人次,占4%;皮下淤血,肿胀48人次,占6%。
2原因分析
静脉输液拔针后轻微疼痛属正常,现将出现明显疼痛、出血、瘀斑、皮下渗出血肿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如下:
2.1明显疼痛
操作者在穿刺前没有根据血管大小选择合适的针头,也没有认真检查针头是否够锋利,拔针时没有固定好针头,针头移动,刺激血管[1];固定针头时胶布粘贴太多,拔针时撕胶布未注意,动作不轻柔,皮肤表面末梢神经分布丰富,有的病人汗毛比较丰富均可引起疼痛;拔针时棉球或棉签重压针头上方,针头和血管纵轴角度越大所产生的切割力越强,疼痛就越明显,拔针时使用酒精棉球,酒精渗入穿刺点因刺激而引起明显疼痛[1]。
2.2出血
由于不正确的拔针方式、按压时间不够、按压部位不准确、按压力度不正确均可造成拔针型出血。一般拔针后要求按压时间3~5分钟,但护士拔针后大多交代病人或家属按压,没说明按压时间及具体按压部位。拔针后急于下床,穿刺点部位下垂,静脉压力增高,即使按压3~5分钟还会出血,特别是高血压病人血管内压力高,血管弹性差,心力衰竭病人动静脉压力增高,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容易引起自发性出血及严重出血[2]。
2.3瘀斑
老年病人皮下脂肪薄弱,皮肤松弛,血管活动度大,血管壁弹性差,不易固定[3];病人自身原因,肝脾疾患、血液病等全身凝血机制底下者;按压部位不当,传统进针方法,针尖刺入皮肤后滑行一段再刺入血管,因此,按压皮肤穿刺点时忽视了静脉穿刺点,常造成静脉穿刺点皮下隐形出血,按压时间不够,按压力度过大、边按边揉,均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现皮下淤血。有报道因由于按压时换手导致间断按压,会造成淤血[10]。
2.4皮下渗出血肿
出现渗出血肿,多数是由于按压时间不够,按压部位不准确,而护士又没再检查按压部位,少量出血时未及时发现而形成血肿[1]。
3护理对策
3.1心理护理
病人过分紧张和精力集中,会全心关注护士的操作,同时紧张会导致血管痉挛,拔针时容易产生疼痛。有研究表明,84%的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来自于其外表[8]。医护人员要掌握病人心理特点,向其讲解病情的可控性,采取尊敬、主动、真诚的交谈。同时,可选择拉家常等方式跟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最大可能避免患者负面情绪发生,得到最大程度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拔针前除常规准备外,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做好心理护理[4]。沟通时注意语气温和,介绍拔针过程、患者配合事项及拔针后注意事项,分散其注意力,迅速拔针,可减轻患者疼痛感。
3.2提高工作责任心及成功穿刺率
大多数老年患者的血管硬化,弹性差,脆性大,滑动度大,造成穿刺困难,进针时根据不同部位选择不同方法,穿刺前不易过早、过紧扎止血带,使之过度充盈穿破血管。重视拔针这项看似简单的护理工作,在操作中多询问病人,体会和总结操作手法,探讨无痛拔针的经验[1]。不要忽视拔针后的巡视。合理选择穿刺工具,正确掌握穿刺角度和力度,以保证穿刺的成功率;据研究,护士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并有利于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5]。
3.3正确掌握拔针技术
拔针前让病人处于舒适体位,穿刺部位在拔针时呈直线状态,清理胶布时应顺着毛孔方向轻轻揭开针柄两侧的胶布,揭快最后一条胶布时要注意扶好针柄,防止针头转动及胶布牵拉汗毛引起的疼痛感给病人带来不适感[4]。拔针的最佳时间是在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同时,右手拇指与食指捏住针柄,防止针头转动并同皮肤保持10~15°,根据进针的角度及针头方向缓慢向外拔,当针头到血管壁时迅速拔除按压勿揉,按压同时将患肢抬高。长轴基本一致,可以避免损伤血管,因此可以明显地减轻、减少疼痛;但针尖造成疼痛的原理还有,随着针体拔出,牵动了静脉壁和真皮,而且对痛觉神经纤维末梢形成刺激故产生疼痛。然而据统计绷紧皮肤方法拔针,患者完全不感到疼痛的竟高达90.62%,仅9.38%的有极轻微疼痛[6]。
3.4拔针后的按压技巧
按压方式采用轻压或拔针后按压,棉签与血液平行,并直压在血管上,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端1~2cm,使皮肤针眼及血管针眼同时被按压,以防皮下隐形出血[7]。大量研究显示,按压时间与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推荐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最佳时间4min[9]。凝血机制障碍的延长按压时间,按压面积要大,采用拇指按压较食指按压更为稳定,且拇指腹面积大,按压面积更广,穿刺点受压均匀,病人感觉舒适,且可有效防止皮下淤血[3]。拔针后推荐由护士按压片刻后再交病人继续按压,可避免因间断按压造成的淤血。
经过大家积极学习、探索、临床实践后,2016年3月~2016年4月在我科输液患者中出血明显疼痛、出血、瘀斑、皮下渗出血肿率与2015年12月~2016年1月相比下降了61%,大大的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瑞华.静脉穿刺拔针后的护理.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8年8月第21卷第8(期):765-766.
[2]丁春晓,谢娟.拔针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南方护理学报.2002年10月第9卷第5(期):21-22.
[3]徐惠兴,张秀梅.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原因及预防.基层医学论坛2009年4月第13卷: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