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临颍县杜曲镇第一初级中学朱献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和能力。
时下常常听到同事们这样的埋怨:“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没有一点纪律观念,责任心差”“成绩一塌糊涂,又不爱学习”……和兄弟学校的老师一交流,诉苦之声不绝于耳,在很多同行的眼里,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些不听话的孩子,在他们身上找不到零星半点的长处。
本人刚参加教育工作时,教室里是一张张纯朴的脸,几十双纯洁而渴求知识的眼睛,现在从某些教室门前经过,经常看到的是台上挥汗如雨的老师,下面是一个个埋头昏睡或听课不认真的学生,“教育怎么啦?”“教师怎么啦?”“学生怎样啦?”我常常思考着,也常常警醒自己。有人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教师”。曾经和一位老教师交谈时听来的一席话:“如果来你这里接受教育的孩子什么都懂了,品德很高尚,还用得着你去教吗?”这使我懂得了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我们怎么能够一味的去埋怨指责我们的学生呢?孩子表现不好,教师是有责任的呀!“晨兴理荒秽,待月荷锄归”。陶渊明用的是锄头,我们教育学生用的是爱,爱的力量无比重大,它更能让“土地”大丰收。那么我们怎样去爱孩子,引导教育他们呢?
一、在赏识激励中播种爱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指出,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我们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个轻柔的抚摸都可以让学生感到无限的温暖,如同焦渴的小苗吮吸到甘甜的露水,有人曾这样说过:“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更大的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机智灵活的激励赞赏并引导。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一名体育特长生,由于长期训练特长,思想涣散,自我约束力很差,上课根本不听讲。坐在教室里不是交头接耳,就是东张西望,有时甚至书也不拿便倒头大睡,上网、打架,那是常有的事。我找他谈了几次,可都效果不大,就在我无计可施之时,事情有了转机,就在一次全校组织的听评课中,校领导及很多老师都在场,当我提出一个自认为有难度的问题时,他却第一个自动站起来大声答出了这个问题。他的答案虽然并不是十分确切,但我为之一振,马上举起大拇指并鼓励他:只要不放弃,你是最棒的!所有同学都投来赞许的目光。从那节课后,他仿佛找回了自信,变了一个人似的,任何时候都能很出色的表现自己,而且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生思想的转化,更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责备,把爱的甘霖洒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特别是所谓的后进生,更应该受到更多的关爱。
二、在班级建设中倾注爱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始终坚持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其实建立小组的目的是“沟通”,为了使他们有个交流的机会和场合,不论是学习上还是思想。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班主任只要有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的为后进心考虑、解决问题,让他们体会到你对他们的爱心,则他们也会时时为你着想。可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班主任关心他们呢?安排座位,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三、在课堂交流中传递爱
爱在课堂交流中得以传递,交融。在我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回答无所谓对与错。正是这一点,才使得那些他们找到了“自我”,树立了“自信”,认清了“自我价值”。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要走下讲台,与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探索;在这样的课堂上,人人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自由讨论、争辩,哪怕自己的看法与老师,答案不一致,也同样可以得到赞许;在这样的课堂上,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学生人人都是主角,而教师则把更多的关爱给那些‘问题’学生,对他们进行细心的指导。只要你动脑思考了,只要你勇敢发言了,即使有错,也不会受到老师的指责批评,只会赢得赞许的目光。爱是一股清泉,从老师的心中流进孩子们心田。课堂的交流给学生注入了源头活水,有谁还会认为学生每天不是生活在爱的怀抱中呢?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中对学生多施以诚心、关心和爱心,不断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进步点,适时的创造,给予发挥施展的时机,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让他们不断的提高、完善,相信自己。
四、在言语交谈中感受爱
初中学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关爱学生的成长。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从心理到生理上都得到迅速发展,而这个时期在学习上属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畏难心理和怀旧心理两种消极心理普遍存在,这必须引起班主任及老师的高度重视。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新生活方方面面的不适应所致。小学生对老师依赖性较强,老师对学生也照顾得多,管理的细。中学阶段则对学生照顾相对减少,老师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觉。从“抱着走”到“自己走”;中小学的这种差异使学生很难立刻适应。他们常将现在的老师与以前的对比,总觉得“不习惯、不顺眼”,从而拒绝接受新老师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对新的初中生活抱着一种畏难的态度,不够自信和乐观,很难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生活中去。所以,在初中阶段,老师更应给学生施以更多的爱。老师的爱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可以扩展到课外、课下等。
花园里的花草是需要园丁精心地培植和护理的,该浇水时得浇水,当施肥时应施肥,枝叶横生你要修剪,杂草乱长你得铲除,满园鲜花才会竞相开放。同样,教师就是园丁,学生就是要你培育的花朵,孩子们来到学校不仅仅是来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在他们成长的路上是需要我们精心培养和呵护的。因此,学生一有了错误,不是要我们教师去埋怨,去处罚他,而应该是耐心细致地教育他,帮助他,当我的学生重复地犯某一个错误时,我总是想问题主要出在我身上,是我的前次教育失败了,赶紧去寻找新的教育方式,当一个问题我讲了几遍学生还是不懂的时候,我总是问自己:“这样简单的问题讲了多次都没让学生弄懂,我是怎么教的呢?”
教师真正的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助于学习。比如:在校内外老师见了学生,是否可以首先打个招呼;是否能一口喊出学生的名字。平时多到宿舍转转,多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平时多与学生谈心、拉家常……这样,在思想上与学生拉近了关系,缩短了距离,让他们感受到了你对他无微不至的关爱。学生就不会把你当成高高在上的严师,而逐渐把你当成朋友了。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细微的情感交流,如缕缕春风,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鼓舞着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生健全的人格是需要老师耐心细致地工作才能形成。我们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出自于单亲家庭。也还有一部分学生属于留守一族,由于在家中常常处于孤单的位置,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事实上学生都渴望与别人沟通,特别是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因此,每节课上课前我总要提前几分钟进教室,每节课下课时,我总对自己说:“停下你的脚步,在教室多呆几分钟”利用这些时间和学生谈天说地,拉近距离,长此以往,老师就能够得到学生充分的信任。
总之,教书育人任重道远,需要的是很大的耐心与发自内心的爱心。如果我们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冷静、冲动,粗暴地批评学生,表面上可能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却留下了更大的隐患,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些学生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从此走下坡路。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条件、生活环境、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心状况的不同,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他们不可能是“齐步走”或是“齐头并进”的,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情况。这就好比在一群远涉的孩子中,有些孩子由于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或行走时东张西望而落后于其他人。行进中的某个时候,孩子有前与后之分,于是在队伍后面的,通常被称为“差生”或是“后进生”,现在被称为“学困生”,我们先姑且这样称呼他们。但要记住,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后进只是暂时的,谁能保证到终点的时候,在队伍前面的孩子仍然在前头,在队伍后面的孩子依旧在最后呢?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能消融。我会时刻提醒自己教育是一项用心来经营的事业,握在我们手中的是一块块稀世璞玉,想要他们发出耀眼的光芒,就要求我们教师关爱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让爱的阳光普照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爱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