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的四维创新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浅谈思想政治课的四维创新模式

成功

成功

(大名县龙王庙镇赵站中学河北大名056900)

1.巧设疑问,鼓励思考,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古人说: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创造火花的开端。历史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思考的结果。例如,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由于思考,终于证实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大陆板块漂移说。那是1910年,魏格纳因病不得不躺在医院病床上休息,墙上挂上着一幅世界地图。在闲得无聊的时候,他就随意地观察这幅地图,一天他突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地形好象是互补的,可以把他们拼合在一起,于是就大胆地提出了大陆板块漂移说。面对地图,许多人都熟视无睹,而魏格纳由于多想了一步,取得了重大成就。作为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与问题形影相随。在课堂上教师应设计一些有质量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讲“人类社会的形成”这一课时,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那么这种劳动属于哪一种劳动?劳动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使用天然工具的劳动,另一种是生产劳动。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生产劳动”。很显然,同学们的答案是错误的,没有真正弄懂这两种劳动的区别,因为生产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假如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的劳动是生产劳动的话,那么那时的古猿不就是人吗,怎么还是古猿呢?所以这个答案显然是错误的。听完我的解释,同学们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称是。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来说,关键在于一个“引”字,只要“引”的有效,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著名教育家陶知行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古今年中外,多少仁人志士的成才之道,无不是从疑开始的。牛顿若不是对苹果掉地原因产生疑问,又怎么会发现万有定律呢?所以教师要善于设疑,引起学生强烈的内部需要和动机,撞击思维的火花,激发创新意识。

2.精选习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凡是与社会主义有关的知识同学们都想到了。接着我又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启发学生,“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又说明了什么?”我读“神舟五号飞船”时,故意把声音拉得长长的,同学们若有所思,然后又争先恐后地说出了答案:“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凡是与科学有关的内容,同学们都想到了。最后还有一个隐藏的条件,同学们没能发现,我接着提醒他们,“神舟五号飞船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飞上天?除了需要杨立伟的勇气和奉献精神,还离不开许多科学家的钻研精神,这与我们所学的那种精神相符合?”“艰苦奋斗精神”,同学们如释重负地说。这样从三个角度回答,这个题目的答案,才算完整了。所以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去启发学生,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窄到宽,思维的空间越来越广。

3.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创造行为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同样也是获得真理的重要途径,有许多发明创造就是从实践得到的。例如,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就进行了无数次试验,他的工厂、实验室多次被炸毁,他的弟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本人在一次实验中也差点“牺牲”,正是由于这无数次的实验,他研制成功了一种爆发力强而性能又比较稳定的黄色炸药,引起全世界的轰动。政治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这课时,我就是用社会实践这种方法,我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六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当地的环境问题。学生的调查结果令人满意,有的同学说,“由于工厂的建立和居民区的增多,原来清澈见底的小河变成了又嗅又脏的死水”,“原来清凉可口的井水变得又嗅又黑”……由于我们生活在化工园区,有的同学还说“没建化工厂之前,我家的桔子树结的桔子又大又多,现在是又小又少,有的甚至枯死”,“水稻也减产,而且做出来的饭也没原来好吃”……面对同学们调查出来的一桩桩、一件件,由环境污染而引发的事件,大家都想寻根问底,于是我趁热打铁,“同学们,星期六我们邀请化学老师和生物老师去找问题的原因,好不好?”“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到星期六。这天,我带着化学老师、生物老师两位专家和同学们前往事发地就地取证,一部分同学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拿出试剂,取出样土,小心翼翼地做着试验,很快结果出来,土地呈酸性,难怪粮食要减产,答案水落石出。另一部分同学围着生物老师,东瞧瞧、西瞧睢,好象没有发现问题,突然眼尖的“孙猴子”——孙勇,冷不丁地说了一句话,“老师,这树怎么是灰的,怎么不是绿色的?”没想到这一句话马上提醒了生物老师,他走到树前,伸手一摸,摸摸树叶,“哇,找到了答案了”。同学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摸摸树叶,但不知其所以然。老师引导他们说,“同学们,你们摸到什么啦”?“灰尘”学生答道。污染太重,灰尘太多,把阳光挡住了,所以树叶不能进行什么作用?“光合作用”同学们象发现新大陆似的,大声喊着。“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当然要死的”,老师解释道。这次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体味创新的滋味,又使他们深深感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我想这节实践课会给他们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

学生是实践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尽量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动手动脑,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美国有句格言:“我听到了我就忘记了,我看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他们亲力亲为,最终转化为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