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264200
【摘要】目的:剖析骨创伤用损伤控制技术的价值。方法: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间接收的70例骨创伤病例进行分组:甲、乙两组各35例。甲组采用损伤控制技术,乙组采用基础手术疗法。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甲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乙组为77.14%。甲组明显高于乙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损伤控制技术作为骨创伤的一种重要抢救手段,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字】基础手术;骨创伤;应用价值;损伤控制技术
有报道称,我国骨创伤患病人数在近几年中有显著增加的趋势,而该病的发生除了会给患者造成较剧烈的疼痛外,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1]。对此,临床应加强对骨创伤治疗方法的研究力度,以为患者寻找到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现代研究发现,于骨创伤中积极采用损伤控制技术[2],可缩短患者病情恢复的时间,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对此,本文将以70例骨创伤患者(收录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损伤控制技术在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骨创伤者70例,收治时间:2015年1月~2016年3月。按奇偶数字分组法,分组70例病例:甲组与乙组(n=35)。甲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在17~56岁的范围之内,平均(32.1±3.6)岁;压砸事故伤者,12例;高处坠落伤者,4例;交通事故伤者,16例;切割伤者,3例;一肢多发骨折者,23例;一骨多处骨折者,12例。乙组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在17~54岁的范围之内,平均(32.0±3.5)岁;压砸事故伤者,11例;高处坠落伤者,5例;交通事故伤者,17例;切割伤者,2例;一肢多发骨折者,20例;一骨多处骨折者,15例。两组致伤原因、民族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甲组应用损伤控制技术:经皮规范化的将固定螺钉(4枚)移至患者骨内,然后再利用夹钳将螺钉尾端小心衔接于连杆上,以加强固定。乙组采取基础骨科手术疗法,两组术后都常规应用抗菌药,防止感染,予以甘露醇静滴治疗,并口服活血化瘀类药物,逐渐恢复功能训练。
1.3疗效判定标准[3]
本研究疗效等级分为3级,即:治愈;显效;无效。各疗效等级的临床判定标准详细如下:(1)治愈,骨创伤部位恢复正常功能;无后遗症。(2)显效,骨创伤部位功能明显恢复;有轻微后遗症。(3)无效,骨创伤部位功能未改善;有严重后遗症,亦或者是死亡。总有效: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用SPSS20.0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疗效评估后,我们可以得知:甲组治愈者18例(51.43%),显效者15例(42.86%),无效者2例(5.71%),总有效率为94.29%。乙组治愈者13例(37.14%),显效者14例(40.0%),无效者8例(22.86%),总有效率为77.14%。比较临床总有效率,甲组明显高于乙组,两者之比为:94.29%vs.77.1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101,P<0.05)。
3讨论
综上所述,骨创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致病因非常多,可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生活。此外,若患者在发病后合并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如,代谢性酸中毒等),将会加重其骨折处疼痛的程度。目前,手术是骨创伤病患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可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抑制病情进展,但患者术后出现感染与肢体肿胀等并发症的概率也较高。对此,积极为骨创伤患者选取一种能高效控制伤情的方法迫在眉睫。损伤控制技术乃比较新兴的一种术式,不仅能实现快速控制患者伤情的效果,同时还能达到提高骨折固定效果、减少出血量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4]。研究发现,对于骨创伤病人,积极采取损伤控制技术对其进行治疗,可取得比基础手术治疗更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甲组经损伤控制技术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乙组(77.1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损伤控制技术治疗骨创伤,效果好,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蒲仕强.损伤控制技术在骨创伤急诊中的运用[J].医学信息,2016,29(1):356.
[2]杨益红.损伤控制技术在骨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A2):125,127.
[3]邓兵,鞠建.损伤控制技术应用于骨创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5):930-931.
[4]柏刁.骨创伤中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448-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