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气管插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经鼻气管插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李春莉

李春莉(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江西南昌330006)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鼻气管插管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2种固定方法,对气管导管脱出率、皮肤黏膜损伤率及患者舒适度进行分析比较,为患者寻求一种更有效的预防气管插管移位及皮肤黏膜损伤的固定方法。结果改良法导管脱出率、皮肤黏膜损伤率明显降低,观察组病人舒适度高于对照组,且胶布粘贴处皮肤过敏减少、面部不留有污垢;2组有显著性差异(前1项P<0.05,后2项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法应用3M弹力胶布(型号:2733-50)固定气管插管牢靠安全,不易脱出,皮肤黏膜损伤情况减少,舒适、美观、防过敏、不留污垢、并可明显减少患者不适感。

【关键词】气管插管3M弹力胶布固定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008-01

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而经鼻气管插管具有建立人工气道简便、迅速、创伤小、便于固定、利于口腔护理,且患者易于耐受、导管留置时间长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建立人工气道的首选方法。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气管内插管的非计划拔管是常见的与护理相关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生率占机械通气患者的3%~16%[1]。国内一些医院的研究报道从5.4%~15.5%不等[2],本研究通过对100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不同导管固定方法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旨在找出适合于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呼吸病房住院的经鼻气管插管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5.5岁。因各种原因致呼吸衰竭行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插管时间为13~64d。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法)和观察组(改良法),2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插管时间等方面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固定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传统法)50例,固定方法:普通胶布1条,长约20cm,宽1cm,以胶布中点为中心从上往下围绕气管插管1圈,将缠绕后胶布的左右两边固定在上嘴唇处;用约100cm、宽约1cm的寸带以打死结方式绑于气管插管胶布缠绕处,然后将寸带经过双侧耳廓沿乳突绕过枕后,在一侧打结固定,其松紧度以寸带下可以伸入1指为宜,起到双重固定作用,轻轻推动插管不滑动。观察组(改良法)50例,固定方法:剪1条长15cm、宽3.5cm的3M弹力胶布,从弹力胶布的两个宽边各从中间剪开约6cm(不要完全剪断),剪开以后将其中一条以鼻唇沟为中点均匀粘在患者的上嘴唇,剩下的相连着的胶布以气管插管为支点交叉缠绕一圈后贴在鼻翼上。用约100cm、宽约1cm的寸带以“8字”法(双套结法)套于气管插管胶布缠绕处,然后将寸带经过双侧耳廓沿乳突绕过枕后,在一侧打结固定,其松紧度以寸带下可以伸入1指为宜,起到双重固定作用。避免寸带长时间压迫耳廓引起红肿破溃,将两个约3cm长的橡胶软管事先穿进长约100cm、宽约1cm的寸带中,待寸带固定好后调整至两侧耳廓处以减压。

2.2观察项目

患者经鼻气管插管期间,由专人进行观察、记录等资料收集。观察记录项目主要包括3个方面:导管意外脱出的例数;患者皮肤黏膜损伤例数;患者舒适度。

2.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插管脱出率、皮肤黏膜损伤率和患者舒适度的差别。

3结果

3.1采用传统固定法的患者50例发生脱管6例,脱出率12%,采用改良法固定的患者50例发生脱管1例,脱出率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发生皮肤黏膜损伤20例,损伤率40%,观察组发生皮肤黏膜损伤2例,损伤率4%,2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2采用传统法固定的患者感觉舒适的8例,不舒适30例;改良法舒适患者40例,不舒适4例,2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4讨论

4.1改良法固定牢靠、安全,脱管率低,采用改良法固定发生脱管1例,脱管率为2%,是由于改良法使用3M弹力胶布有弹性,固定后没有被牵拉感,粘在皮肤上无粘贴的不适,此外寸带以“8字”法(双套结法)绑于气管插管胶布缠绕处,在气管导管外露处打结固定,然后将寸带经过双侧耳廓沿乳突绕过枕后,在一侧打结固定,使导管活动度大大减小,不易发生脱管。

4.2改良法皮肤黏膜损伤情况少采用改良法固定导管皮肤黏膜损伤情况明显减少,50例中发生皮肤黏膜损伤2例占4%,较传统法发生皮肤黏膜损伤少18例,损伤率降低占3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改进法固定时导管对鼻孔周围皮肤组织压迫减少,固定牢固,导管随着呼吸运动滑动度明显减小,但2例患者颜面水肿,皮肤菲薄,故鼻翼处有少许红肿,由于寸带中穿入橡胶软管垫于耳廓处,大大减少寸带摩擦耳廓处皮肤所以耳廓没有发生损伤。

4.3改良法可减少患者的不适感采用改良法固定时,导管不易滑动,对鼻孔周围皮肤组织压迫减少,同时避免了胶布对鼻部皮肤的损伤和不断更换胶布造成的刺激,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研究中还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也有一定程度的减轻。

5护理

5.1加强约束与固定,必要时应用镇静剂

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气管插管患者的严密监测,加强约束与固定,以有效减少脱管的发生。由于心情紧张,导管刺激不适,以及对被动体位等情况,常伴有烦躁不安、人机对抗、频繁躁动的患者,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必要时应用安定、咪达唑仑等镇静剂或肌松剂,能够减少非计划拔管。

5.2增加舒适度、减少患者不适感

通过对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患者床单位平整、干净,患者出汗时要及时给予擦汗、更换衣服。在翻身、吸痰、更换寸带或胶布等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接上或脱开呼吸机时宜采取“直接对合”的方法,避免“旋拧”动作,可防止气管导管移位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另外使用镇静剂,可减轻患者不适感,减少呼吸肌做功而有利于治疗。

5.3加强皮肤黏膜护理减少局部损伤

护士要注意对患者鼻翼部皮肤的清洁与保护,使用常规法胶布固定的患者,粘贴部位保持清洁、干燥,去除胶布时动作轻柔。

5.4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理解患者的心态,主动关心他们,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和心理需求,可利用口型判别、书写反馈、模仿动作、图片示意等多种形式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给予具体指导与更多照顾。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思想工作,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消除其恐惧、紧张情绪,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主动解释约束双手的目的、意义,关注患者的感情需求,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总之,气管插管导管的良好固定是有效机械通气的基础与保障,本研究认为经鼻气管插管后采用寸带绕头部1周后打结固定的改进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脱管发生,减少局部皮肤黏膜组织的损伤,减轻患者不适感,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Carr.,MI甘泠.气管内插管,胃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的意外拔除[J].世界医学杂志.

[2]方力争周畔方强等.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的护理因素和预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5):40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