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稚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术后护理
李金凤(黑龙江饶河县红旗岭农场职工医院1567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1-0250-02
【摘要】目的探讨腰稚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术后护理,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去典型病例的回顾分析。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并无并发症并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腰稚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术后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腰稚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protrusionofthelumbarintervertebraldisc)是指腰部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内的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神经根,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老年人发病较少。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约为10:1。由于腰骶部活动度大,承受的压力最大,因此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发病率最高。据文献报道,国外以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为最多,国内则以腰4.5。椎间盘突出为最多。从种族上看,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及非洲黑人发病率要比其他民族的发病率低。
1术前护理
1.1减轻病人焦虑: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由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需手术治疗者往往症状较重,要求手术尽快解除痛苦,但对手术后的效果及术后需长时间卧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而顾虑重重。因此术前护士应对病人寄予同情,以真诚同情之心对待病人,对病人的疑问要给予及时解答,向病人解释手术的重要性,手术后的效果等。鼓励病人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取得病人对医护人员的充分信任,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渡过手术关。
1.2评估病人的临床症状,如疼痛性质、范围、感觉丧失区域及肢体麻木程度等,并做详细的记录,以便与术后进行比较。
1.3训练病人翻身和正确上下床,为术后下地活动增强信心(见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1.4指导病人进行腰背肌锻炼,具体锻炼的方法为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先屈肘伸肩,而后屈膝伸髋,同时收缩背伸肌,以双脚双肘及头部为支点,使腰离开床面,每日坚持锻炼数十次。三点支撑法,即双肘屈膝贴胸,以双脚及头枕为三支点,使整个身体离开床面,坚持每日数十次。
2术后护理
2.1卧床休息:术后先采取硬板床平卧位6小时,然后每隔2~3小时协助病人翻身。翻身时护士应采取轴线翻身的原则,即一手扶住病人的肩胛部,另一手扶住病人的臀部,协助病人慢慢转动成侧卧位。
2.2引流管护理:护士应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定期处理引流物,保持管道通畅。术后第二天,如果引流量小于50毫升,则可拔除引流管。如引流物颜色加深,引流量突然增多应及时通知医生。
2.3观察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病人返回病房后,应每1~2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各一次,24小时平稳后改为每6小时测量一次。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以及渗血的范围。术后24小时内严密观察病人双下肢及会阴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与术前进行对比,如出现神经受压症状并进行性加重者,应立即报告医生。
2.4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2.4.1椎间隙感染:椎间隙感染是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护士应严密注意观察。若病人于术后1~3天内突然出现腰部剧烈疼痛或下肢疼痛,活动加剧,不敢翻身并有低热、白细胞增高等,应考虑到术后椎间隙感染,立即报告医生。
2.4.2神经根水肿、粘连:如术后病人出现原麻木区和疼痛均不消失,或较前加重时,护士应想到神经根水肿、粘连的可能。
2.4.3尿潴留:大多数病人术后发生尿潴留与不习惯卧位排尿、麻醉时药物对骶神经阻滞或术中对马尾神经的牵拉有关。护士应先诱导病人排尿,如让病人听水声,用热水袋敷下腹部或轻按摩下腹部等,若经上述各种方法仍不能排尿而膀胱明显充盈者应采用导尿术。
2.5功能锻炼:术后功能锻炼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巩固疗效极为重要的措施,具体的锻炼方法及原则为:
2.5.1待病人麻醉消失后,协助病人直腿抬高,每次抬高30~70°。术后第2天引流管拔除后护士应鼓励病人主动直腿抬高,协助病人屈膝屈髋等被动活动。由于下肢的屈伸移动可牵拉神经根,并使神经根有1cm范围的移动,因此可防止术后神经根的粘连。
2.5.2指导病人卧床期间坚持每日活动四肢,以防废用性肌萎缩、肌力减退等。活动踝关节、膝关节以免影响日后下地行走。嘱病人做扩胸、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促进换气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教会病人自行按摩腹部.以增加腹肌的张力,减少腹胀、尿潴留及便秘的发生。
2.5.3术后第7天开始锻炼腰背部肌肉,其目的在于增强腰背肌肌力,使肌肉韧带的弹性恢复,保持腰椎生理前凸,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3健康指导
出院前护士应叮嘱病人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如发现腰背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及时与医生联系。另外,护士应明确病人和家属的需求,给予病人相关指导,主要为活动指导及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