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第二实验小学261100
摘要:培养且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与选择,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开展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为以后研究科学、利用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根据自身实践,就如何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小学生提高科学素养
一、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
1.激发学生的科学活动兴趣。兴趣是学习任意一门学科的基础。对于小学科学教师而言,除了在完成正常的教材内容教学之外,更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普遍具有好动、好奇的心理,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通过科学活动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他们很容易被直观的事物或者自然现象吸引,必须依靠教师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完成形象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科学活动。
2.创设活跃的探究氛围。学习科学的关键内容之一就是学生能否自主地提出问题。我们知道,思维的发展都是从未知开始的。也就是说,学生如果从疑问开始进行探究,久而久之,就会获得问题的答案。教师应该有计划地组织问题的释放,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学生答案,这样对于形成有利的探究氛围十分有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转换角色,创设适合于学生自行探究、勇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参与到研究活动之中。所以,教师有必要创设合理的探究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功能,激发其原始的创新思维。
3.创设合理的外部环境。科学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科学教师不但可以组织教师们一同在教学楼、实验室等公共场所张贴科学家、发明家的画像和名言警句供学生随时学习,而且要经常创造条件引领学生到课堂外去学习。
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有必要将小学课堂延伸到外在世界中去,让学生真正发现大自然中的科学现象,从而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合理的科学外部环境,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探究与实践活动,不但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补充和拓展,而且还会给学生的科学实践带来正面促进作用。
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建议
1.重视实践。实践是学生掌握科学理论并且学会运用的重要方式,也是需要学生通过手脑结合操作来完成的活动。小学科学因为其本质的学科特点,给学生动手实践创设了基础条件。
很多自然科学的发展变化都是基于实践操作完成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不断灌输实践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要利用一切现有的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实践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充分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按一定的要求对研究物体,包括实物、标本、模型以及有关的实验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从而获得更直接、更清晰、印象更深的认识。
学生可以通过这种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阵地,要在科学实践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从而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2.开展小组讨论。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按照学号的排列顺序,将全班同学按6人一小组的分组规则进行分组。在以后的科学教学中,小组探究活动常常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到处都是嗡嗡声,谁也听不清在说什么。几分钟后,教师一声“3、4”,学生齐说“停”,教室马上安静下来。教师可以说:“讨论好的小组请举手。”
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可以说:“我们小组怎么怎么样”,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展现给全班同学。其中要注意的是,小组讨论只是探究问题的一种形式,教师要注意强调学生要把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要确保小组之间的学生水平平衡,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安排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和指导,避免两极分化。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科学课教学中,探究性活动很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探究中独立思考、发现和创造,这种引导和鼓励无疑为学生深入地探究注入了活力。对于一些已经取得了优异成绩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一些表现情况并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尊重其内心意见,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维护其上进心和探索精神。此外,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现失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探究方法、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教师要肯定每个学生的探究精神,并从中发现原因,鼓励学生继续独立思考。
三、结语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利用科学学科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总的来说,教师应该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通过各种科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彭晓霞小学科学教育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6,(2)。
[2]吴天生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长三角: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