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楠(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9)
【中图分类号】R74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9-0224-02
【摘要】目的研究补肾汤对老年性小脑萎缩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就诊于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的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补肾汤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疗程为2月,2月后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结果补肾汤治疗组对于小脑萎缩的患者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汤对于小脑萎缩患者具有治疗效果。
【关键词】补肾汤小脑萎缩
小脑萎缩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以老年人多发,近年来由于生活环境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作用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由于是退行性病变小脑萎缩在治疗上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故笔者应用补肾汤这一中医经验方治疗小脑萎缩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效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
84例患者均为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期间牡丹江市红旗医院收治,并且已经确诊的小脑萎缩。其中男52例,女32例;平均年龄67.3岁,平均病程为2.15±0.39年。
1.2纳入标准
符合小脑萎缩的诊断标准,临床上以共济失调,醉酒步态,暴发性语言,协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肌张力减弱,辨距不良,书写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经MRI或CT检查提示小脑萎缩患者。
1.3排除标准
非原发性和退行性小脑萎缩;由于外伤导致的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脑萎缩;先天性脑发育不全导致的小脑萎缩;脑血管意外导致的脑萎缩等后遗症;其他疾病导致的脑萎缩患者。
1.4实验分组
将我科室收治的小脑萎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补肾汤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每组42名患者。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情况较为均一,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能够进行比较。
表1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组别男(n)女(n)年龄平均病程
治疗组282465.63士13.681.46±0.52
对照组191367.32士16.531.48±0.36
1.5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
(1)针灸治疗
头部取穴:运动区,平衡区.操作方法:穴位皮肤及针具常规消毒,以28号1.5寸毫针首先平刺入皮下1寸后快速捻转(每分钟20转以上),持续3-5分钟,接电针采用疏波频率,通电2分钟通电后头部留针至晚间睡觉前出针,留针期间可正常进行日常活动。
体针取穴: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八邪;下肢: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悬钟,丘墟,内庭。操作方法:穴位皮肤及针具常规消毒,以28号1.5寸毫针,按国际标准化方案的针刺角度、深度常规取穴。然后接电针采用疏波频率,上肢连接曲池、合谷,下肢连接阳陵泉、丘墟,正极在上,负极在下,通电20分钟,通电后留针20分钟后出针头针、体针均每日1次,10次为l个疗程。
(2)对脑萎缩患者的功能康复,有平衡功能障碍和步态异常者最重要的是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另外还有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增强肌力训练;语言康复;作业治疗;体外反搏;理疗;饮食治疗等。
各种治疗方法依据患者体质不同进行调整,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
1.5.2治疗组
采用上述的常规治疗方法,并给于补肾汤治疗。
补肾汤的组成主要为:胡桃仁、天麻、猪脑、天麻、首乌等,依据患者病因病机不同方剂可进行加减变化,以适应患者病情。
方剂分析:中医学认为小脑萎缩为肾虚髓海不足,导致失去濡养,神志不清。故病机的根本为肾虚,补肾汤为滋补肾精为主,采用胡桃仁、首乌等补益药物,采用天麻等活血行气之药,来改善老年人气血循环失和的现象,而且该方剂中并无作用竣猛之品,较为柔和,不伤正气,失和老年人的身体状况。
两组治疗时间为2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并进行对比。
2结果观察
2.1疗效判断:
根据临床表现为不能走直线、上楼梯困难、吐字不清或只能说简单的单字、指鼻、轮替、闭目、直立、跟膝胫试验阳性等七项拟定。七项中任一项不能完成为O分,标准完成为3分,勉强能够完成者为l分,评分逐项累加。
2.2判断标准:
治疗前后对比分值,相比分值不变或减少者无效,增加3分为有效,增加5分或5分以上为显效。
2.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分资料用x2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结果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2.4实验结果:
表4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情况
★P<0.01
有表4可知,两组患者经过2个月的治疗,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治疗组患者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性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表5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n)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治疗组422215590.5
对照组4218131173.8
两组经治疗2月疗效相比,治疗组42例,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5%。对照组42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8%。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说明治疗组小脑萎缩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
3讨论
小脑萎缩是一种以共济失调为主,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为共济失调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首发症状多为下肢发软、乏力、易跌倒,逐渐累及双上肢的精细动作,构音障碍,意向震颤,部分患者出现呛咳、进食困难等。患者在发病2-5年时间内部分或全部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对家属、社会造成极大负担。
小脑萎缩属中医萎证、骨摇范畴,多由先天肾阳不足,后天气血失养所致肾不藏精,主骨,生髓,通脑,肾虚则髓海失充、筋骨失养、骨摇肢颤、髓海空虚则元神失养,脑髓消缩,使其运动机能失调、言语笨拙。故治疗上应以补肾益气充髓,滋阴养血为主,使肾精充足,髓海充实、气血运行流畅而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及言语功能。
笔者采用补肾汤加减治疗小脑萎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期待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够开创一种治疗小脑萎缩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高素荣.失语症.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第2版:4.
[2]PedersenPM,VinerK,OlsenTS.Aphasiaafterstroke:typeseverityandprognosis.TheCopenhagenaphasiastudy.CerebrovascDis,2008,17(1):35-43.
[3]CiceroneKD,DahlbergC,KalmarK,etal.Evidence-basedcogn-itiverehabilitation:recommendatioNSforclinicalpractice.ArchPhysMedRehabi,l2009,81:1596-615.
[4]胡荣东,肖爱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的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8,18(4):5.
[5]朱述凤,张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