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CRC模式探讨——葛洲坝三峡颐福山庄设计剖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中国CCRC模式探讨——葛洲坝三峡颐福山庄设计剖析

张智慧

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市杨浦区200093

摘要:本文是作者参与并担任方案负责人的中大型养老社区项目的设计反思,也加进了作者从事多年养老设施设计的心得和体验,从建筑学和养老建筑类型两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希望对此类型的设施设计有所推动。

关键词:CCRC社区、山地、家居与机构融合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在当今社会十分突出,2017年国务院公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人口比重达17.8%,其中,高龄老人、独居和空巢老人将增加到1.47亿,占老人总数的半数以上,这些老人都是需要社会、他人抚养,所以各种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的提升发展将是我国养老事业的刚需。

中国葛洲坝集团是拥有数万名员工的大型国企,总部设在湖北宜昌,公司为中国水利事业做出重大贡献,为了让退休员工安享晚年,政府特划出专项用地,用于建设综合养老服务社区,面向葛洲坝员工及整个宜昌市。项目采用公开招投标形式,共5家设计单位参加,最后笔者所在的上海联创大健康设计团队中标,承接全程设计。

项目用地5公顷,地形为坡地,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招标阶段计划床位1000张,后实际建成为800床。整个社区定位为CCRC,即一站式可持续退休照料社区,涵盖自理区、半自理区、护理区三大板块,并设置集中配套的老年大学区。

项目首先碰到的矛盾点在于:坡地的地形与养老设施的无障碍需求之间的矛盾解决。用地南低北高,最大落差10米左右,北临黄柏湖风景区,景色优美,但是北侧山体阻碍了观景视线,可建设范围内的建筑单体无法看到北侧景观。

在处理竖向交通和流线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首先,将大的场地划分为5个台地,自高向低分别为:五级山顶平台、四级公寓入户平台、三级车库及会所二层平台、二级主入口平台、一级护理区平台,由此,将功能分区与竖向设计结合起来。一级护理区位于场地西南侧,是地势最低的位置,同时靠近场地出入口,也利用了场地的一块不规则区,使用上相对独立,有专用的配套和餐饮用房,设施医疗化程度高,与东侧的三峡医院临近,方便呼应和管理。二级主入口平台是连接外部的形象展示层,会所入口与公寓区入口共用大门,人行流线由此进入,在内部通过回形走廊和垂直电梯,老人可以方便地到达自家门前,全程无障碍通行。三级车库层平台与会所二层在同一标高,车辆可不设车库单独坡道,利用地形直接进入车库,老人通过会所二层回廊和垂直电梯回到家中,十分方便和安全,由此可知,会所不仅是各种活动配套的功能,也兼有重要的无障碍、风雨通行的人行交通组织功能。四级是公寓入户平台,主要为车辆服务。车辆从场地周边的环状坡道到达下客区,然后通过风雨连廊进入每栋公寓,公寓的入口和公寓之间的绿地同处于这一平台标高,这里是健康老人的户外生活空间。最高山顶区是第五级平台,通过设置缓坡上山坡道,让老人可以在山顶观赏北侧的黄柏湖风景,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整个场地设计,处处体现对老人特征的充分考虑和关怀,根据不同老人之需合理分区,将安全性、便利性与环境优美、功能合理紧密结合。

交通组织上,除了结合地形、人车分流之外,还特别考虑了救护车通行需求。在公寓区的楼与楼之间,设置救护车停靠场地,与每栋楼的入口门厅连接,老人如果有紧急情况,可以得到快速便捷的救助。整个项目无障碍设计贯穿始终,保证老人的步行、轮椅通行都能便利。

老人从自己家中搬到老年社区,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变,目前国内很多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老人觉得那里不像家,陌生感、寂寞感是很大的心理影响因素,目前经常看到的是医院化、酒店化,这都和家的氛围相去甚远,养老机构的建筑设计如何能将机构功能和家的环境很好的结合,便是项目的成功关键。

养老机构从大的层面、也是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可分为两大类:护理老人和健康老人(轻度护理老人也可包含在健康老人之内),护理老人的空间需求更为集中,医疗设施相对较多,而活动空间相对少些,健康老人相反,他们需要大量的活动空间来满足各种需求,但相同的是,两类老人都希望像住在家里一样自由、舒适。

本项目在护理区设计了一个U形庭院,建筑环绕庭院而布,各种服务车辆在庭院外部停靠,内部庭院为老人提供一个安静、安全、舒适的小尺度空间,护理老人可以从事简单的身体锻炼、晒晒太阳、社交、休息等等活动,十分惬意。

护理楼总共设床位300张,建筑依据地形、节省土方,主体落在在不同标高上,通过层数差别来调节。最高6层,因建筑呈U型布置,展开总长度有170米左右,为减轻建筑的体量压迫感、与山地景观协调,屋顶采用层层退台的手法,打造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同时为四到六层居住的老人提供退台式屋顶花园,满足护理老人行动不便的情况下,有更多临近的户外活动场地。公共餐厅、洗衣房、医疗设施、设备等设在底部两层,老人居住区域采用居住单元的布局模式,建筑南北两支各设一个居住单元,根据合理的护理比例,每个单元12~14套房间,每个单元类似一个大家庭,有独立的护士站及医疗、浴室、厨房、消毒、布草、盥洗等完整的房间设施,两个单元在楼层的中部共享宽敞的大起居厅,满足老人的日间活动和交流,同时也兼做大餐厅,让老人充分感受到家的氛围。

除去护理区独成一体之外,场地主体部分为健康老人公寓。布局采用中央主轴线的方式,以会所做为片区核心,将各个公寓楼鱼骨状连接起来,整体建筑分别落在三个标高的台地上。为打造环境优美、与自然风景融合式的居住环境,会所采用内庭院布局,由一主一辅两个庭院组织起来。主庭院沿场地中央轴线对称设置,周边以拱廊装饰,体现正式感和仪式感,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让老人入住的尊严感得到体现,同时通过庭院景观把周边的各个活动用房品质也大大提升。东侧与主庭园垂直设置辅庭院,起到呼应和烘托主庭的作用,两个庭院以不同的景观设计产生不同的感受,一开敞一雅致,一活泼一宁静,把热闹的活动用房尽量环主庭院布置,相对安静的用房环辅庭院布置,自然地实现动静分区。西侧因地势较高,为减少开挖,不再对称设置庭院和会所功能。

会所功能有三大板块:门诊医疗区、餐饮区、娱乐区,围绕两个庭院布置,大部分用房都朝向庭院景观,建筑与自然融合,漫步其中、移步易景。会所总建筑面积4千平方,在国内属于配套很完备的项目,内部功能多、设施全,因为是老年人使用,他们身体的各项机能有所下降,故在较大的空间设置时,一定要考虑他们的使用舒适。在空间组织上首先避免空旷感,不设大跨度、大挑空的休息厅和用房,在走廊转角处、功能空间转换处多设小型休息厅,尺度上能放下两三组座椅即可,另外,走廊长度超过25米左右就要设置座椅以供休息。流线围绕两个庭院采用两个回字形走廊,不设尽端式走廊,减少步行路径长度,并简单易识别。

会所设计兼顾所有健康老人公寓的步行系统整合,公寓的电梯直达会所各层内部走廊,老人们实现了在同一栋建筑内使用各种设施,不用走出户外。

6栋公寓楼的首层门厅处于同一标高台地,并采用风雨连廊连接,设计手法吸取江南园林的特征,做出亭台楼阁、廊桥呼应的意向,廊道与建筑或接近、或脱开、或围或散,通过进退关系营造出多重院落,在片区入口、组团入口、门厅入口设计了不同尺度、不同样式的门厅,既有标识作用,又强化了空间序列,营造出丰富的空间体验。

外立面采用中式风格,吸收一些传统建筑的细部手法,体型简洁、组合丰富,装饰雅致,色彩以粉墙黛瓦为主色调,屋顶檐口部分采用深色仿木屋架进行装饰,力图在自然中突显文化意味。

项目已与2018年中实现全面完工,业主和社会一致反响良好,已经成为当地的标杆养老社区,通过此项目,设计团队探索出了一套较完备的大型养老社区设计模式,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接下来在项目的运营期,我们将长期关注进行后评估,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

建筑照片2

参考文献:

[1]卢千妮.浅谈养老场所设计[J].河南建材,2017(01):114-116.

[2]王子丑.养老住宅的人性化设计[J].大众文艺,2017(2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