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SE”人才培养模式下《诊断学》教学和临床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接轨的研究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S-ESE”人才培养模式下《诊断学》教学和临床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接轨的研究与探索

王平

王平(贵州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3-0006-02

【摘要】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对中职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需通过国家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助理医师资格后方能就业。在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实践技能考试为第一道门槛,而实践技能考试内容大都是诊断学及外科实践操作的内容,因此,《诊断学》教学的改革探索,对提高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过关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至关重要。

【关键词】“S-ESE”人才培养模式诊断学教学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接轨研究探索

“S-ESE”人才培养模式是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总结学院多年办学经验的而提出的一种适合职业技术院校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

其内涵意义在于S(student)-E(enterprise)S(school)E(enterprise),即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和社会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是指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共同建立课程体系,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从而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同时,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1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国家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及理论考试两部分。首先必须通过实践技能考试,才有资格参加理论考试。也就是说,实践技能考试是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第一道门槛,其考试内容大都是诊断学及外科实践操作的内容。目前技能考试总体合格率仅为50%-60%。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第一站考试中考生不看题目要求,自行编造病史,病史采集没有技巧,缺乏条理性,病例分析漏答诊断或诊断依据,分析内容过少且不够完整全面。第二、考生体格检查基本工不扎实,特别是心、肺听诊、神经系统检查、颈部、血管检查、淋巴结检查合格率低,基本操作不规范,动作生疏,步骤顺序凌乱。第三、考生识别心电图,X片等分析能力较差。

2传统《诊断学》教学的现状

目前《诊断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训、教学和考核方法传统、单一等问题。如我院《诊断学》课程多年来时间安排一直按照理论和实践课比例2∶1分配,考试方法采用实践课成绩占20%,理论课考试为题库抽题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80%。此种教学方法,学生理论学习时间较多,动手操作时间少,而且考试方式使得部分学生不重视技能操作,邻近期末为了考试而学习,临时“抱佛脚”,复习理论知识,提高及格率,但实践能力并没有真正掌握。

3“S-ESE”人才培养模式下《诊断学》教学和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接轨改革

3.1改革的必要性

我院临床社区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都到最基层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站工作。这些医疗单位条件有限,基本没有高精尖的诊疗仪器,因此,扎实熟练的临床技能操作,是医师诊断疾病必备的基本功。据此,在“S-ESE”人才培养模式指引下,我院临床医学系内科教研组各任课教师经过研究,改革《诊断学》课程教学方法,将教学和医院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和医院一起共建课程体系,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将教学内容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接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过关率,最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基层医务工作者。

3.2改革的内容

3.2.1改革理论课是实践课比例,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国家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技能操作绝大部分是《诊断学》及《外科学》实践操作的内容。我院根据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与《诊断学》课程的关系,研究历年来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试题,调整了《诊断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总学时由原来72学时增加到108学时,而且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调整为1:1,强化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3.2.2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代社会已飞速发展到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师站在黑板前板书,从头到尾一个人津津乐道的方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院内科教研组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自制了完整的《诊断学》课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大量引用教学录像及录音,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录像及录音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学校还为诊断实训室专门配备了心肺听诊、腹部触诊模拟模型,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训过程中,采用老师先示教,然后同学进行练习,练习完毕抽查同学操作,师生再一起进行点评的方式教学。同学们通过别人的实际操作,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操作手法更加规范。

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死板、沉闷,教学手段、方法更加丰富多彩,不仅强化了理论教学内容,还强化了学生临床技能操作的机会,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临床诊疗能力。2009年度,在学期结束举行的模拟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实验班的成绩明显由于对照班。(见表1)

(表1)

3.2.3改进了考核方法,实行模拟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以往诊断学考核方法以理论考试为主,造成学生忽视实训教学。在“S-ESE”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引下,目前我院《诊断学》学科考试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理论考试采用从试卷库抽题的方法进行教考分离,技能操作参照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技能考核“三站式”进行。第一站为病史采集及病案分析,考试时间为20分钟,考试题目为历年来助理医师资格试题或模拟试题。第二站为体格检查及技能操作,两个学生一组,互为模特,随机抽题,进行体格检查操作及技能操作,严格按照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第三站为心电图、X线片、化单的辨认和分析。通过对考试方法的改革,学生不仅在上实训课时能认真对待,还积极参与课外实训,其综合实训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2.4改革教材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直接将《国家助理医生资格考试技能辅导》一书作为授课的辅导教材,在日常上课中就做好教学和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接轨的工作,不断强化学生技能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2.5以赛促学,提高技能教学质量

2008年以来,我院临床教研组在开学初就向学校申报技能大赛计划,将技能大赛作为“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医学系特色活动来开展。通过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检验,提高实践技能的教学质量。

4体会

4.1诊断学是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是阐述疾病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学科,是国家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重点内容。如何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顺利通过助理医师技能考试,方便他们在城乡基层就业,是高职院校诊断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考试形式需要,因此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突破。

4.2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院是2002年10月由原安顺地区卫生学校、安顺市农校、安顺市财校合并而成的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虽然有医学类专业,却无自己的附属医院。教师的临床实践仅依赖于假期到相关教学医院进行顶岗锻炼。而且,很多青年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毫无临床经验之谈。这种模式,不利于教师自身临床实践技能的提高。名师出高徒,教师自身的发展都受限制,从何谈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学院在改革教学的同时,应加强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建设附属医院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让教师走出去,到医院进行脱产学习,丰富临床实践经验,从而丰富教学经验,使学校的教改工作走上一个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1]邓长生,主编.诊断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436.

[2]谷树严,高长斌,王立群等.2003年职业医师实践技能应试指南[M].北京:华夏出版社出版,2003.207.253.

[3]聂正怀,孙泽庭.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