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康复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骨折后的康复护理研究

田露

(战略支援部队兴城疗养院疼痛康复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骨折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康复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骨折患者经康复护理干预后,均取得满意疗效,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提高骨折的治疗效果,促进骨折愈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折;康复护理

骨折(fracture)是指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发生断离。造成骨折的原因是多方向的,其中大多是因外力而引起的,因此,当骨折发生时还常伴有肌肉、肌腱、血管和神经损伤,故具有伤情重、并发症多,以及愈合后易遗留功能障碍甚至瘫痪的特点,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1]。骨折后的康复是骨折治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正确的康复护理促进骨折愈合,防止或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现抽选我院收治的4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究骨折后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6例,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29.4±2.3)岁。

2康复护理

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现代医学骨折治疗的三个主要环节,而康复复护理主要在固定和功能锻炼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骨折后的康复护理的目的是确保固定的坚实可靠,尽早进行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或继发性残障[2]。但康复训练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

2.1注意病情观察

2.1.1早期观察要点

骨折早期,尤其是合并有严重创伤时,详细了解患者的受伤原因、经过、治疗情况及目前状态。重点观察患者的全身状况和骨折部位的情况,包括:(1)生命体征、疼痛的程度和患者的精神状态;(2)伤肢的肿胀情况;(3)肢体的姿势与位置是否利于骨折的稳定和愈合;(4)固定器是否安放正确和稳妥[3]。

2.1.2中晚期观察要点

主要观察:(1)肢体的疼痛和肿胀是否依然存在;(2)肌肉萎缩情况;(3)固定部位相邻关节的活动范围;(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变等。(5)有无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感染、骨化性肌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4]。

2.2确保外固定有效

石膏的松懈和移位、夹板的松动、牵引器具的位置或牵引力量的改变等,都会对骨折的固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此要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注意固定物不宜过紧或过松,减少肢体制动所致的各种并发症和继发的神经、肌肉、血管损伤。

2.3保持正确的体位和肢体姿势

正确的体位和姿势有利于患者放松全身肌肉,减轻骨折部位的异常应力刺激,防止骨折移位,还有利于肢体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

2.4指导和帮助功能训练

早期患肢宜进行等长肌肉收缩运动,以主动活动为主。骨折中后期的功能训练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从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活动度以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未出现疼痛为度。关节活动训练时,指导患者每天进行l~3次各轴向的关节全范围活动,每次活动5~10次[5]。

2.5协助完成ADL训练

指导患者及早利用残存的功能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和支具,让患者尽早达到生活自理,重返工作岗位。

2.6加强营养指导

绝大部分骨折病人往往食欲下降,体质较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明显,护理时应予以指导,注重营养,积极补钙,同时还要补充维生素D,以协助吸收。骨折后病人宜摄人含微量元素较多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鸡蛋、海产品、豆类、蘑菇等。以及适当多吃一些西红柿、青菜、卷心莱、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2.7健康教育

2.7.1注重心理调适

骨折多属于急性创伤,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的精神创伤,加之骨折本身的疼痛,患者害怕骨折移位而不敢锻炼,或者锻炼的幅度不够。久而久之,会使骨折部位的肌肉收缩力量逐渐减小,严重者产生废用性萎缩。对这种心理应予以充分理解,积极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正视伤病,积极进行康复锻炼。

2.7.2制订康复计划

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订康复锻炼计划,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

2.7.3预防骨折或意外发生

注意劳动保护和交通安全。

3结果

40例骨折患者经康复护理干预后,均取得满意疗效,护理满意度达100%。

4讨论

根据骨折的原因可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外伤性骨折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肌肉突然强力收缩、肌肉劳损积累引起,病理性骨折是指骨骼本身存在病变,再加之外力作用引起。另外,还可作如下分类:根据骨折同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及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根据手法复位外固定后骨折的稳定程度分为稳定性骨折和非稳定性骨折;根据骨折的程度分为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等。

骨折愈合是指骨的连续性恢复,重新获得骨结构的强度,骨折愈合与软组织愈合的差别在于不留任何纤维瘢痕,再现胚胎原始骨发育的方式,最后完全恢复原有骨结构和性能,是骨再生(boneregeneration)的过程。骨折愈合大致可分为血肿机化期、骨痂形成期和改造塑型期三个阶段。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之间是相互交织演进的,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损伤程度、治疗方法、营养等。骨折后如长时间制动可引起肌力低下、关节内粘连僵硬、肌肉萎缩等,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甚至造成残疾[6]。因此,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在整个骨折的愈合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通过对40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可知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提高骨折的治疗效果,促进骨折愈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缪中平,吴云霞,晏笑葵.骨科护士实施康复护理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1):110-111.

[2]聂薇,刘丽芳,彭芳.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6):161-163.

[3]顾颖亚.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3).

[4]蔡晓霞,赵景云,黄彦英.个性化功能康复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14):81-82.

[5]刘宏晶,段好阳,王红,王传翠.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训练和护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s1):27-28.

[6]王翠.快速康复护理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1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