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心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心理

龙江

龙江(福泉市龙昌团坡小学贵州福泉550500)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在他们身上多出现了很多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5-0103-01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也变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儿童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它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家庭和社会如果能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必备的条件,给予儿童应有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就会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留守儿童少年多数是学龄儿童少年,他们一般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监护管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有问题也不会与人寻求帮助,性格上容易出现的缺点更容易暴露出来,得不到纠正。由于不在父母身边,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代理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他们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他们内心痛苦,看上去淡漠、自闭;他们觉得自己不如人,自己受歧视,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儿童时期的留守经历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成人后的心理发展水平,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令人堪忧。

一、留守儿童在性格上存在以下问题

1.逆反心理

因缺少父母的管教,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对亲友、老师的批评表现出较强的抵触心理,常表现为“不听话”、“不谦虚”、“恶作剧”等。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与人有一点摩擦就较真,觉得别人看不起他,欺负他,故而跟人相处充满警惕甚至敌意。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就会高度警惕甚至是充满敌意。少数孩子认为父母没有足够的能力在家维持生计才外出打工,觉得父母没有能耐,不理解父母,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将自己留在家中外出务工。因此,在学校中他们容易违纪,迟到、逃学、不完成作业、顶撞老师,甚至与人打架斗殴。他们的认识发展滞后,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儿童因无人关爱而心灵空虚,转而盲目找寻其它精神支柱。把精力消耗在赌博,打牌,打麻将;有的拉帮结派,抽烟喝酒,逃学打架,与社会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同时这些孩子缺少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这些父母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大量零花钱。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人生观开始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的拜金主义。

2.厌学、自卑心理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对学校没有兴趣,不愿参加活动、自卑心理严重,生活无聊而空虚。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中,胆小怕事、课堂不敢回答。据调查,留守的孩子孩子能够自觉学习的并不多,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由于贫困,“留守儿童”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辛酸和物质匮乏的压力。他们只能孤独寂寞地成长,享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亲情。更现实一点儿,他们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了。”学习时不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加之家里的老人文化水平低,根本没有能力帮助他们,接管他们的爷辈亲戚朋友们只管生活不问学习。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没人骂,渐渐地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进而厌学。

3.缺乏沟通,性格孤僻

“留守儿童”F父母不在身边,在生活中觉得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有困难时又由于亲疏和害怕等各种原因不愿向他人求助,久而久之变的不愿与人交流。有的父母把孩子托给亲属,孩子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认为自己不是家庭中的一员,自己比这个家庭中的人低一等。说话小心翼翼,思前想后,怕做错或做不好事招别人责备,形成焦虑和抑郁的人格障碍他们自渐形秽,怕别人瞧不起。因此性格变得内向,而内向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朋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一部分地区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差,挣钱难而车费贵,信息闭塞等原因,只有少数的留守儿童可以在短期内与父母见面。很大一部分孩子性格内向、孤僻、自卑,正是由于他们长期和父母分离,缺乏必要的关爱和交流导致的,当他们心理的需要得不到理解和关爱时,就会封闭自己,一个人承担所有,长期下去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方法

1、家庭方面。

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除了生活、身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学会理解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另一方面,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同时要定期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并及时与其父母和学校联系以共同采取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2、学校方面。

作为学校,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召开家长会、通信、家访、电话等方式,加强与孩子父母、监护人的沟通。不断向他们宣传“留给子女财富,不如让子女成为财富”、“溺爱纵容孩子就会害了孩子”、“情感关心和物质生活关心一样重要”等观念。通过交流,努力与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取得共识,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帮助孩子成长。通过互动,那些任性横蛮、浪费享乐和染有恶习的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一定都会有明显地好转。

3、教师方面。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爱是疏导留守儿童心理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他们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健康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家庭更加幸福,孩子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