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坤
(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金堂610400)
【摘要】目的:探究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急救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某院收治的28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为未使用初级创伤救治培训重伤患者,观察组为使用初级创伤救治培训重伤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转运后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级创伤救治培训项目对院前急救具有指导性的重要作用,可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救治成功率,减少转运过程中的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初级创伤救治原则;院前急救;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062-02
Implementationoftheprincipleofprimarytraumaeffectintheanalysisofpre-hospitalcareCaoKun.EmergencyDepartment,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JintangCounty,SichuanProvince,Jintang610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primarywoundtreatmentprincipleinthepre-hospitalemergencytreatment.MethodsFromNovember2013toDecember2014,280patientswerep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14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nottreatedwithprimarytraumacaretrainingseriouslyinjuredpatients,theobservationgroupfortheuseofprimarytraumacaretrainingseriouslyinjuredpatients.Acomparativeanalysisofthemortalityofthetwogroupsofpatientsafterthetransfer.ResultsThemortalityoftheobservationgroup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Primarytraumamanagementtrainingprogramhastheimportantfunctionofguidingthehospitalemergencytreatment,whichcanfurtherimprovethesuccessrateofthefirstaidtreatmentandreducethemortalityofpatientsinthecourseoftransportation.
【Keywords】Primarywoundtreatmentprinciple;ThePre-hospitalemergencytreatment;Effect
我国在对突发事件中受伤人员救治的系统化培训仍处于相对匮乏的境地,尤其是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缺乏完整的救治原则为指导,直接导致院前救治效果不佳[1]。本文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某院收治的28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对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急救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某院收治的28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9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区间为35~55岁,平均年龄为(39.65±17.89)岁;患者的创伤部位情况如下:脑部受创的患者51例,胸部受创的患者12例,腹部受创的患者7例,出现骨折症状的患者43例,身体有多处复合伤的患者27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93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区间为36~56岁,平均年龄为(39.95±17.98)岁;患者的创伤部位情况如下:脑部受创的患者50例,胸部受创的患者13例,腹部受创的患者6例,出现骨折症状的患者42例,身体有多处复合伤的患者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的急救方法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后,对伤者的病情进行查看,并确定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以及是否出现骨折、活动性出血等症状。对伤者进行简单的包扎后将其推上救护车迅速送往医院,并交由相关医护人员处理。
1.2.2观察者的急救办法到达现场后,护士首先要使用颈托对患者的颈椎进行保护,并以最快的速度对患者进行气道、呼吸、循环、神经等全身管理和评估。检查可能出现致命伤的身体部位,若发现伤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稳定伤者的病情,为治疗赢得更充足的时间。具体急救措施如下:第一,帮助患者安置完颈托后,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估计,确认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是否能够进行自主呼吸,呼吸道是否存在阻塞物等。第二,对伤者进行进一步的呼吸管理,检查伤者是否存在气胸或血胸的症状。如果发现伤者出现气胸,就进行紧急的引流减压;如果患者呼吸功能出现障碍、呼吸衰竭的现象应立即给予人工辅助通气。第三,对伤者的循环系统的情况进行判断,检查伤者是否出现活动性出血或周围循环衰竭的现象,同时,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补液。第四,对伤者进行从头至脚的全身检查,对出血部位进行包扎止血,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固定。上述检查和处理所用的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救治时间。同时,向伤者亲属或目击者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病史,将患者抬上救护车并送往医院接受救治。第五,在患者送往医院的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情况危急时,需与医院进行联系,随时准备抢救。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检分析,数据用χ2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昏迷造成死亡2例,存活55例;呼吸困难造成死亡1例,存活39例,失血性休克导致的死亡7例,存活36例。对照组中,昏迷造成死亡8例,存活39例;呼吸困难造成死亡4例,存活30例,失血性休克导致的死亡23例,存活58例。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以及一些社会事件频有发生,导致突发事件中受伤的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尤其是进行院前急救时,面对的患者通常为伤势严重或身体多处受伤,如果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极有可能造成患者死亡[2]。通过对相关报道的研究以及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发现伤者在三个阶段的死亡率相对较高,一是受伤后的5~10分钟内,二是受伤后的5~8小时内,三是受伤后的5~7天内[3]。而通过院前急救人员的有效救治可降低患者当场死亡的发生率,同时也可减少后期康复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可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参与过初级创伤救治培训的院前急救人员对伤者的处理更加细致,急救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直接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程燕东,周宗庆,付志红等.一体化急救模式与损伤控制策略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3):337-338.
[2]王承辉,阮海林,杨春旭等.院前急救患者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布及应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4):310-313.
[3]周海斌,章丽彬,宋因力等.保护性约束在院前急救精神病人转送中面临的伦理学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6):782-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