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黑龙江省电力医院150000)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0)10-080-02
【摘要】本文就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及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慢性肺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的心脏病。据其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的“咳嗽”、“支饮”、“血证”、“肺胀”、“喘证”、“喘胀”、“心水”、“水肿”等病范畴。
一、临床资料
3组共258例均为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均符合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心功能不全Ⅲ级并呼吸功能不全171例,心功能不全Ⅱ级并呼吸功能不全Ⅱ级87例。原发病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二、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机关键:痰瘀蕴结于肺,致心血瘀阻。
本病的发生发展,多以久咳、久喘、久哮引起肺胀,肺胀不愈,痰涎内蓄,久而不除,在肺结成窠囊。又因寒冷,草木烟熏,反复刺激,咳喘反复发作,肺气受伤,肺体受损,肺失宣发肃降,则津血不能循行上下内外,痰瘀蕴结于肺。进而血行不畅,血脉不利,心气受伤,心体受损,形成肺心同病。
肺心之疾,久而不复,则上焦不治,中焦不运,脾失运化、转输之能。且肝气内痹,津血瘀积于肝,致使肾失肝气之助、胃气之充、肺之清阳之济,则肾之阴阳不能相互转化,肾间动气亏乏,肾失纳气、封藏之力,清浊相混,水道不通,水气内犯外溢。
甚则五脏失调,经络失用,致使津、水、血、气失和,则清阳不入,浊阴不出,渗入营血,致浊邪弥漫,上闭清窍,脑髓失养,神明失主,阴阳将离,而见喘脱,喘厥之危候。
三、诊断
(一)病史
有慢性肺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肺、心功能代偿期:此期心功能代偿一般良好,肺功能处于部分代偿阶段,患者常有慢性咳嗽、咯痰和喘息,稍动即感心悸、气短、乏力和劳动耐受力下降,并有不同程度发绀等缺氧症状。胸痛可能因右心缺血或因炎症波及胸膜之故,咯血则较少见。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随着病情加重,心肺功能受到严重的损害,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就会加重心肺的负荷,导致心肺功能失代偿,此时可见咳、痰、喘症状加重,通气受到明显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衰竭,急性呼吸道及肺部感染为最常见的诱因。由于通气换气功能进一步减退,故此期表现为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系列症状。当PaO2<8kPa(60mmHg)时,表现为低氧血症,症见发绀、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则引起反应迟钝,嗜睡。当PaCO2>6.67kPa(50mmHg)时,表现为二氧化碳潴留,可见头痛、头胀、多汗、神志淡漠、白天嗜睡、夜间失眠兴奋(昼夜颠倒)以及肌肉震颤、抽搐等。
2.体征
(1)肺、心功能代偿期:体格检查可见明显肺气肿征,如桶状胸、肺部叩诊过清音、肝下界及肺下界下移、肺底活动度缩小、听诊普遍性呼吸音降低,常可听到干、湿啰音。右心室虽扩大,但常因肺气肿存在使心浊音界不易叩出。心音遥远,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提示有肺动脉高压存在。三尖瓣区可能听到收缩期杂音,剑突下见及心脏收缩期搏动,提示有右心室肥厚和扩大。因肺气肿胸腔内压升高,阻碍了腔静脉的回流,可出现颈静脉充盈,又因膈肌下降,肝下缘可在肋缘下触及,酷似右心功能不全的体征。但此时静脉压多无明显升高,肝脏并非瘀血,前后径并不增大,且无压痛,可予鉴别。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①呼吸衰竭。
②心力衰竭。
3.并发症
并发症最常见为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其他还有上消化道出血和休克,其次为肝、肾功能损害及肺性脑病,少见的有自发性气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后者病死率高。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纲目
本病之成,是以肺、心为本,痰浊、气滞、水饮、血瘀为标。肾失潜纳之根,脾失运化之基。一般来说,急性发作期多属本虚标实,缓解期多属本虚。
1.外寒内饮
喘咳,心悸,痰白清稀或呈泡沫状,或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肢体痛楚,口不渴,舌质淡暗,苔薄白滑润,脉浮紧。
2.痰热壅肺
咳吐痰多,色黄,喘不得卧,面赤心烦,心悸痞闷,口干而渴,面浮肢肿,舌红苔少而润,脉多沉数或沉滑。
3.气滞血瘀
喘而胀满,心悸怔忡,腹胀纳呆,口干,渴而不欲饮,便秘,颧赤,舌绛无苔,舌质隐青或有瘀点或瘀斑,脉多沉涩或结或代。
4.痰蒙神窍
意识蒙咙,谵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躏动、抽搐,咳逆喘促,或伴痰呜,舌质黯红或淡紫,或绛紫,苔白腻或淡黄腻,脉细滑数。
5.阳虚水泛
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咯痰清稀,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
6.厥脱
喘咳,心悸,浮肿,神志不清,腹中坚满,烦扰不宁,四肢厥冷,汗出,面白口唇干,舌红,苔腻或白或黄,脉多沉微而数,或雀啄。
(二)审因论治
1.外寒内饮
解表化饮,镇咳平喘,方选小青龙汤加减:生麻黄15g,川桂枝15g,白芍药15g,北细辛5g,干姜10g,清半夏10g,生甘草5g,五味子15g。咳痰量多者,加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顺气化痰;恶寒发热,周身关节疼痛甚者,加羌活、白芷祛风散寒止痛。
2.痰热壅肺
清热饮痰,止咳平喘,方选清金保肺汤加减:天冬20g,麦冬20g,沙参20g,石斛15g,玉竹20g,葶苈子15g,杏仁5g,瓜蒌仁20g,茯苓15g,当归15g。痰腥味异常或呈绿色者,加鱼腥草、败酱草、黄芩、山栀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胸憋、气短者,加苏子、厚朴等宽胸理气;口干舌燥者,加花粉、芦根、知母等生津;口唇发绀甚者,加丹参、丹皮、赤芍等清热活血。
3.气滞血瘀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选调营饮加减:莪术10g,川芎15g,当归15g,延胡索20g,赤芍药20g,大黄5g,瞿麦15g,槟榔15g,陈皮15g,大腹皮20g,葶苈子15g,赤茯苓15g,桑白皮20g,细辛3g,官桂10g,白芷15g,生甘草15g。喘而胀满明显者,可加瓜蒌、厚朴行气消胀;口唇青紫、舌质紫暗者,可加丹参、地鳖虫等活血化瘀;若胸满腹胀以除,可用加味四物汤,药用:当归,川芎,生地,赤芍,蛤粉,茜草,葶苈子,沉香,大枣,水煎服。
4.痰蒙神窍
涤痰、开窍、熄风,方选涤痰汤,制半夏15g,制胆星10g,陈皮15g,枳实15g,茯苓15g,人参10g,石菖蒲15g,竹茹15g,生姜10g,甘草5g。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痰热内盛,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舌红苔黄者,加黄芩、桑白皮、葶苈子、天竺黄、竹沥清热化痰;热结大肠,腑气不通,用凉膈散或增液承气汤;肝风内动,抽动,加钩藤、全蝎、羚羊角粉平肝熄风;瘀血明显,唇甲发绀,加红花、桃仁、水蛭以活血化瘀;热伤血络,见皮肤黏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鲜,加水牛角、生地、丹皮、紫草、生大黄以凉血止血。
5.阳虚水泛
温阳化饮利水,方选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熟附子10g,干姜10g,肉桂15g,茯苓10g,生白术12g,丹参15g,藏红花15g,益母草15g,泽泻15g,猪苓15g,桂枝10g。咯痰不利者,加竹茹、桔梗、胆南星、蛤粉等宣肺利痰;浮肿甚者,加车前子、泽泻、大腹皮、白茅根等利尿消肿;喘甚者,加炙麻黄、白果、炒葶苈子等泻肺平喘;若瘀血重,加红花、赤芍、泽兰、益母草、五加皮等以化瘀利水。
6.厥脱
益气固脱,强心醒神,方选生脉散加减,生晒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5g,制附子15g,黄芪30g。痰热内闭者,送服安宫牛黄丸;若厥脱己解,惟喘悸不宁者,以十味补心汤,药物:朱茯苓、炒壳仁:归身、党参、熟地炭、麦冬、远志、香附、桂圆心、水煎服。
参考文献
[1]钱学贤,戴玉华,孔华宇.现代心血管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171,429-435.
[2]刘文昭,路志正.慢性肺心病中医治疗概况中华中医药杂志.
[3]陶向辉.中医活血化瘀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17卷12期.
[4]张若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30例疗效观察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10卷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