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诊断应用于腹部疝中的重要临床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螺旋CT诊断应用于腹部疝中的重要临床价值研究

戴小强

戴小强

(无锡市锡山区鹅湖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无锡214116)

【摘要】目的:本文就螺旋CT诊断应用与腹部疝中的重要临床价值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选自我院从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腹部疝中患者18例,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9)和实验组(n=9),给予对照组患者X线片诊断,给予实验组患者螺旋CT诊断,其后比较两者腹部疝中患者的诊出率和漏诊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出率高于对照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后,两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部疝中应用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同时使误诊率得到明显降低,在临床上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螺旋CT;腹部疝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0-0112-02

腹部疝主要指患者腹腔内的组织或器官由于多种因素通过间隙和裂孔移入另一个位置,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也是诱发肠梗阻的主要因素。由于该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不是十分明显,尤其是患者出现腹部疝小以及自身肥胖等,其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命安全有着不利的影响。在以往的诊断中,常采用X线片诊断和MRI,但是较易发生漏诊,且诊断率相对较低[1]。近年来,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在腹部疝中逐渐引入螺旋CT诊断,且诊断效果显著。为此,本次研究活动选自我院从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腹部疝中患者18例,分别给予患者X线片诊断和螺旋CT诊断,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分析

选自我院从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腹部疝中患者18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被证实为腹部疝[2]。其后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9)和实验组(n=9),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4例,最大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54.2±6.2)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3例,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为(52.6±5.4)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以及腹部包块,其后比较两组腹部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年龄和性别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临床分析与对比。

1.2方法

待患者入院后,询问患者的相关病史以及发病时间,并进行相应的腹部体检。其后给予对照组患者X线片诊断,患者在检查前,对患者肠道内的积气和粪便进行清除,同时告知患者禁食早餐,其后利用X线片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检查,若结果显示肠胀气或是出现阶梯状气液,则判断为腹部疝。实验患者则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选择GELightspeed16层螺旋机或sensation4层螺旋机沿着患者的膈下至患者的耻骨处进行扫描。在扫描前30min,100~120mL的将碘海醇注入患者静脉,与此同时,充盈患者的肠腔内部,这样一来,可以使诊断的准确性得以保证。其后选择患者较为适宜的体位,即仰卧位,对其病变部位进行扫描,在扫描期间,患者腹壁菲薄位置可以明显体现,与此同时,腹部的疝口、大小以及位置等可以充分显露。若结果显示腹部周围的软组织光滑以及有囊袋状突出,则判断与患者腹部疝内的容物存在相关性。除此之外,对疑难组织结构进行增强扫描,使其充分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对腹部疝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

义。

1.3观察指标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腹部疝内的容物以及部位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的肠管出现扩张现象,肠腔内存有大量积气,与此同时,若患者的肠壁出现增厚现象,且范围超过0.2cm,则判定为肠梗阻;若患者的病变肠壁出现异常,经螺旋CT扫描后,CT值较正常肠壁相比较,明显较大,则视为肠管坏死或较窄[3]。其后对两组腹部疝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对照组和实验组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并选择卡方检验,当结果P<0.05则表示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9例腹部疝患者中,3例患者诊断为腹腔内疝;4例患者诊断为闭孔疝,2例患者诊断为脐疝,诊断率为100%,无一例患者漏诊;对照组9例腹部疝患者中,2例患者诊断为腹腔内疝,3例患者诊断为脐疝,4例患者发生漏诊,诊断率为55.6%,漏诊率为44.4%;经统计学分析后,实验组患者的诊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经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详情见表。

表比较两组腹部疝患者的诊断结果[(n)%]

组别例数诊出率漏诊率诊断正确率%

实验组99(100%)0(0.0%)100%

对照组95(55.6%)4(44.4%)77.8%

χ25.1429

P<0.05

3.讨论

腹部疝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疾病也是诱发肠梗阻的关键因素。由于腹部疝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在临床上诊断较易误诊和漏诊,因此,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诊断中,常采用X线检查,虽然可以充分显露患者的肠梗阻征象,但是其重要内容不能准确表明,如:该疾病的病因、肠管血供等,且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误诊率。近年来,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在腹部疝诊断中逐渐引入螺旋CT,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扫描精准、快速以及分辨率高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与此同时,螺旋CT可以准确识别病变位置、大小以及性质等,后期图像处理能力相对较强,可以及早发现疝的体积,在一定程度上使误诊率得到明显降低[4-5]。结合本次实验数据来看,实验组患者采用螺旋CT诊断后,较比采用X线片检查,诊出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后,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在腹部疝中应用螺CT诊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腹部疝中应用螺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在临床上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蒋宏华.螺旋CT诊断应用于腹部疝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8):47-48.

[2]金玉莲,李葆青,陈巨坤等.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8(2):123-126.

[3]蔡卫东,郭勇,罗旺启等.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2):296-297.

[4]陈健民,刘金生,马麟等.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4(32):53-53.

[5]郑邦林.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5(1):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