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部审计对物资采购的监督及风险控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医院内部审计对物资采购的监督及风险控制分析

马勇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637000)

摘要:物资采购管理作为医院财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控制是确保医院有序运营的关键。医院物资采购内部审计对于促进医院更加有效地运营管理和实现管理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医院管理者应当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对物资采购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将从物资采购监督的内部审计出发,探讨相关风险应对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物资采购;改善优化

医院财政管理工作相对复杂,相关经济活动的运行皆需要有序的内部审计作为环境支撑,尤其对于物资采购工作来说更为如此,医院所需采购的物资种类繁多,其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亟需加强研究。与此同时,采购市场环境的多变性也为内部审计工作增加了一定的困难。对此,医院管理人员应当针对物资采购中内部审计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确保医院资金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医院物资采购中的内部审计

1.1采购计划

按照常规采购、大批及贵重物资采购、应急采购等情况的不同,审计应各有侧重[1]。(1)对于常规物资采购,采购部门按月编制采购计划,应主要对月度计划的编制是否符合库存数量,是否考虑物资的有效期,是否与实际消耗相协调。(2)对于大批或贵重物资采购,应侧重于对可行性论证报告进行审核。审计人员应该对报告的内容进行详细的研读,对于专业性很强的条款应向相关专家咨询。(3)对于应急物资的采购,审计人员应该对申购科室的特殊需求进行审查,对指定供应商进行应急采购的情况进行重点审查,避免以应急为借口,采购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

1.2采购价格

针对采购价格的审计,有关部门需结合市场实情进行分析,统计物资报价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对于供应商较多、同属性和替代品较多的物资采购,审计部门可以会同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科室采取市场询价的方式来审核其价格的合理性。审计部门应积极拓展多种渠道,充分利用网络、物价统计数据、市场调研等多种方式收集价格资料,开辟信息源,及时掌握价格变动信息。对于供应商少,专属性强的物资采购,要多利用信息平台,在不同医院部门之间也可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报价资料。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应针对供应商所供应的物资质量进行专业性分析。在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应加强自身信息素养,扩展信息渠道,最大程度的对采购资金进行合理规划,从而可降低医院成本。

1.3供应商

医院在选择供应商时,可根据《政府采购法》制定采购目录。针对《政府采购法》中所规定的采购项目,医院必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选取特定供应商[2]。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应坚持质量、价格、服务并重的原则,其选择过程的规范性、是否坚持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是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而除此之外的物资采购项目,其供应商的审计更为复杂。分析现状来看,供应商的选择可采用招标的形式,也可委托采购机构进行采购。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该从质量、价格、性价比、信用值等多方面进行,确保内部审计无信息遗漏。

1.4采购合同

采购合同作为后期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其审计需从医院合法权益出发,确保合同条例责任划分清楚无误。与此同时,部分医院对于采购合同的制定并不重视,因而导致后期查证难度增加。对于采购合同条款的审计,重点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条款是否完善,标的是否与中标物资相符,数量质量是否完整表述,付款金额有无错误,付款方式是否合理,有无预留一定的保证金等等。对于合同执行的审计,应重点关注合同的内容是否得到全面、严格的执行;遇到有违约的情况,是否有专人跟进,是否有解决的措施,保证医院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1.5物资验收

物资验收作为物资采购的后期阶段,应由专业人员按照相关验收标准对照合同所约定物资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进行查验,填好验收单,验收参与人员签字确认。通过验收后及时办理入库手续。与此同时,物资管理部门需及时将合格产品登记造册,实时更新仓库物资数据。对于质量不达标的产品,相关人员应依照合同进行索赔。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需抽查物资,并详细阅读合同,对比物资情况,确保入库产品皆为合格产品。审计部门可以通过抽查已入库的物资,逆向查找物资是否有完善的入库手续,检查实物与合同是否一致,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置是否合规。

1.6货款结算

货款结算是物资采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验收物资完成后需要进行最后的资金结算以作为内部审计的收尾。在此过程中,审计人员可对购物发票、验收单、入库单等付款凭证进行审核,确定这些付款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审查货款是否按合同约定执行;供货人出现违约行为后有无及时终止货款结算;审查是否有违反现金结算管理规定,用现金代替银行转账付款的情况等等。与此同时,管理人员需及时更新计算体系,加强资金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从而可有效提升审计效率。

2医院物资采购审计管理机制的改善和优化

内部审计可有效控制物资采购中的风险,因此,为最大限度的发挥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作用,医院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管理。

2.1内审机构与内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内审工作的经验表明,完善的内审机构和内审制度是做好物资采购审计的前提和基础。医院应在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建立与完善有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参与的内审机构,履行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管理等职能。同时强化物资采购内审监督制度的建设,吸取先进的审计经验,完善审计监督制度,从制度层面保证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2.2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医院物资采购涉及的专业性强,因此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学习培训是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组织审计人员到行业内兄弟单位学习观摩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应该不仅仅只注重专业素质培养,更应该确保其品性良好,能在进行审计时明确自身立场,确保审计过程的客观性及合理性。同时加强内审人员的思想作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内审员人的责任感、使命感。

2.3强化内审人员的职责和考核力

为了调动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内审工作顺利开展,医院应建立明确的审计岗位责任制,对内审工作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实行绩效考核制度,以医院物资采购审计绩效考核为例,审计部门可以就其问题的发现率、整改率及问题整改带来的经济价值为考核标准,分解落实到每一位审计人员,明确奖惩制度,最大限度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物资采购审计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2.4创建审计环境

为确保审计人员工作的专注度,医院有关部门应当勠力同心,创建良好管理环境。审计环境的创建可从社会环境、医院整体环境和审计内部环境三方面进行。对于社会环境,社会部门应当完善审计管理政策,确保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医院整体环境的构建需要全面提升人员素质,避免部门间的沟通障碍成为审计工作的阻力[3]。在此基础之上,审计部门内部应当规范审计步骤,全面提升审计水平。与此同时,审计环境整体构建水平的提升能更好的对医院资金运行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管控,从而促使医院物资采购良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医院稳定运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审计水平对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的来说,医院物资采购的内部审计水平的提升可从人员素质和管理环境两方面出发,从而可最大限度的挖掘内部审计的潜在作用。在此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审计的法律建设,将内部审计从医院管理上升为法律监管,从而避免内部审计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古建伟.医院物资采购尝试“管采分离”.健康报,2012(02):24

[2]刘雪玲.关于医院内部审计对物资采购的监督与控制的探讨[J].金融与财务,2012,(32):198-199.

[3]付华.基于风险管理的大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