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激活主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抓住关键激活主体

徐江平

——浅议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徐江平

(平昌县尖山小学四川平昌635400)

【摘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言意兼得,抓住关键,激活主体,探寻语文课堂的生命力。“支点”往往是关键词或重点句、段。“杠杆”是主体参与、语言练习和激励评价。没有参与,就没有学习。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去积极地体验课堂、感悟课堂、创造课堂、享受课堂。每一堂课都要有师生生命的律动,心灵的交流,个性的飞扬,收获的快乐,每一个学生都要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主体;生命力

Toseizekeytoactivatethemain

--Onthevitalityofthelanguageclassroom

XuJiangPing

【Abstract】languagetoolsandHumanityofthehighdegreeofunity,wordsintendedtohaveboth,seizethekeytoactivatethemain,toexplorethevitalityofthelanguageclassroom."Fulcrum"isoftenthekeywordsorkeysentence,paragraph."Leverage"Participation,languageexercisesandincentiveevaluation.Didnotparticipate,thereisnolearning.Toenablestudentstobecomemastersoftheclassroom,theclassroomtoactivelyexperienceandperceptionoftheclassroom,tocreateclassroomandenjoytheclassroom.Eachlessonshouldhavetherhythmoftheteachersandstudentsoflife,exchangesofmindandpersonalityofflying,andthejoyoftheharvest,eachstudentshouldbeabletogetadifferentdevelopment.

【Keywords】Key;Subject;Vitality

语文本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但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不是过分强调工具性,就是过分突出人文性,很难找一个平衡点。我多年来立足文本语言,追求言意兼得,抓住关键,激活主体,探寻语文课堂的生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极大提高。

1.找准“支点”——让课堂有“魂”

“支点”是作者思想感情与写作意图的起始点和回归点,是读者理解的着眼点和凭借点,也是编者凭借文本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最佳结合的读写点。“支点”往往是关键词或重点句、段。我在教学中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领悟内涵,习得方法。

1.1抓住关键词语。如教学《礼物》,我抓住“礼物”层层深入,剥皮见笋;入景融情,丰富“礼物”的内涵与外延。“礼物”不仅是指父亲送给女儿的一辆自行车,也指女儿送给父亲的一双皮鞋;不仅是物质,更是父女俩情感的升华。父爱女,女爱父,这是彼此用情感浇灌,用心血堆积的无价的情意。他们馈赠和得到的已经不是物质上的礼物,而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亲情。再如教学《大自然的秘密》时,以“秘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秘密”是什么?他对于谁是秘密?旅行者由这个秘密得到了什么启示?在学生初读交流后出示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当人类自作聪明时,一切都有可能走向反面”,然后再回过头来联系谜面进行阅读和感悟,体会中心句的含义。

1.2抓住重点句段。如教学《詹天佑》,扣住“杰出爱国的工程师”一词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把谁称为工程师?为什么称他为杰出的爱国?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段看出他的“杰出”看出他的“爱国”?再如教学《养花》,文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一句直接道出了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情感。

1.3抓住矛盾冲突。如文题与内容的矛盾、情节上的矛盾等,这些矛盾体现了作者匠心,揭示它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探究。如《大自然的秘密》中导游明知道救了那只侦查龟就会传递错误的信息,引起其他龟的受害,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再如《挑山工》中他们为什么从事这样既辛苦又危险的工作?挑山工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吗?……从这些“矛盾”中感悟、理解,学生已完全进入课文情境,深度解读,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个性得到张扬。

2.巧用“杠杆”——让课堂有“肉”

成功的课堂除了找到“支点”,还需要有“杠杆”。我的“杠杆”就是主体参与、语言练习和激励评价。

2.1充分主体参与;没有参与,就没有学习。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去积极地体验课堂、感悟课堂、创造课堂、享受课堂。

2.1.1自定目标。这是为了避免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如学习《长城赞》,让学生通过了解单元主题“遗迹”,课后练习“这篇课文是一副对联,上下联分别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城”,“日积月累”中“背诵课文”等信息,得出学习本课的目标:①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②理解长城悠久的历史以及所凝聚的民族智慧,体会人们对中华长城的赞美和所抒发的民族自豪之情;③查询对联的知识,积累历史上描写长城的对联。有了这样的目标,学习不仅有方向,而且效果可检可测。

2.1.2自主学习。我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方式是自主的,任务完成的顺序是自由的,感受是个性化的。只是一定要注意: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学习活动是在同一学习目标下,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中进行的。再加上合作、交流,可以补充提升,分享智慧。

2.1.3自我检测。一个学习任务完成后,自我小结,梳理知识,内化感悟,体会情感,学习表达;自主设计基础性或发展性练习。

主体的参与是全员的、全面的、全程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组织课堂“穿针引线”,点拨提升“画龙点睛”,调控反馈“拨乱反正”,教学评价“妙语连珠”。

2.2充分语言练习;崔峦说:“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就是要凭借文本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2.2.1本色地读书。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读出情趣,读出韵味。理解课文词句,掌握课文内容,明白课文结构,弄清课文写法。初读,细读,精读,以读品“言”,以“言”达“意”,实现得“言”得“意”。读在课内,也在课外,读好书,多读书,量变到质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2.2真切地训练。语言是一种技能。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在教学中要练听、练读、练说、练写。从广度上,进行词语、句子和篇章的训练;从深度上,进行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训练要适时、适度、有时效,有层次性、系统系和针对性,力求“一课一得”,循序渐进。

2.3充分激励评价;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人文因素应是语文课程所追求的目的所在。关注人的精神价值、心理个性及人格修养,理应成为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任务。

2.3.1正面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正面鼓励的评价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自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人格,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因此,评价中要尽量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责备……慰藉学生脆弱的心灵,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焰。

2.3.2评价引导。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评价要注意时机,要让学生豁然开朗,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总之,语文课堂找准“支点”,巧用“杠杆”,就能喷涌出强大的生命力,绽放出生命的精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参与,深度参与,快乐参与,发现问题、思辩问题、探究问题。每一堂课都有师生生命的律动,心灵的交流,个性的飞扬,收获的快乐,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