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卜文伟

卜文伟(内蒙古扎兰屯市医院黑龙江内蒙古162650)

【中图分类号】R25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4-0060-02

【摘要】将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研究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分类综述了研究进展现状。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研究机理

糖尿病肾病简称(DN),一般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所引起,其早期表现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继之出现蛋白尿,最后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在我国DN占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患者的5%,约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进展为肾病[1],因此DN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难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西医药在治疗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良反应,而中医在DN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1病因机理

《古今录验方》云:“渴而引水不能多,脚先瘦小、阳痿弱、故小便,此为肾消也。”由此可见古人对糖尿病肾病已有了一定的认识,针对DN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多认为是由消渴病日久,肾元亏虚而成,随着对DN的研究的深入,人们又提出了多种学说,屠伯言[2]等认为DN多为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挟瘀血之证,但主要还是肾虚挟瘀;王铁良[3]等提出糖尿病各种合并症皆为阴虚血瘀,时氏[4]认为DN以气阴两虚为主,临床上常见的既有脾气亏虚的症状,又有肾阴不足的症状,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久病必虚,久病必瘀,虽在气血阴阳脏腑辨证上各有所侧重,但均不离“虚”和“瘀”二端[5]。虚是以肾虚为主,瘀则责之于湿瘀、血瘀、痰瘀等。久病及肾,脾肾两虚,气化不利,肾气虚则固摄失职,导致精微下泄,气虚无力帅血,阴虚燥热燔烁阴血而成瘀,久病致瘀,瘀血阻滞肾络,肾失濡养,功能失职而成本病,其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水湿血瘀为标,正邪纷争,寒热互见,涉及肝肾肺脾诸脏,日久则肾阳衰败,浊毒内停,耗伤气血,若寒饮不化,出现上凌心肺之危象,则预后不良。

2辨证施治,

祝氏等[6]报道,早期病变均以降糖的药方为主(黄芪、生地、苍术、玄参、葛根、丹参),蛋白尿重用生黄芪,再加山药、益母草、白茅根、白花蛇舌草等。镜下血尿常加生荷叶、生侧柏叶、生艾叶、生地榆,尿少水肿加车前草、旱莲草、萆薢、石苇;血压高者加牛膝、桑寄生、夏枯草、黄芩、钩藤或杞菊地黄丸;至晚期若浮肿明显者常用防己地黄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温补脾肾、利水消肿,贫血严重常用参芪四物汤加制何首乌、女贞子、桑椹子、杞子、白术益气养血、补肾生精。王氏等学者[7]根据DN的西医分期而分为三型论治,早期DN辨证以肝肾不足、气阴两虚为主,常以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黄芪、葛根、五味子、元参、赤芍、丹参、益母草为基本方治疗,临床DN期多属脾肾两虚,湿停瘀阻常以附子、黄芪、白术、防己、茯苓、车前子、丹参、木香、益母草、王不留行等治疗,对尿毒症期已属肾阳衰败、气血阴阳俱虚,浊毒壅盛,治疗常用熟附片、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大黄、丹参、益母草等,临床取得较好疗效;莫氏[8]报道,辨治本病当攻补兼施,补泻并重,达到补不留邪,攻不伤正之目的,可用黄芪、大黄、淫羊藿、三七、茯苓、泽泻等,据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减轻肾小球基底膜增生和减轻通透性蛋白尿,抑制肾皮质TGFB的过度表达,故可用以防治DN的发生和发展;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和物能改善糖脂代谢,促进肾循环,减少尿蛋白排出;淫羊藿能减少血浆中分子物质的产生,减少代谢物质的蓄积,并能降低大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具有抑制肾小球肥大及补体C3、纤维连接蛋白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沉积,减少细胞外基质的产生的作用;三七可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抑制胶原增生,通过诱导G-Myc蛋白表达上调,促进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凋亡,可有效防治肾纤维化,可改善血液动力学和微循环障碍,增加肾血流量,强烈抑制血小板聚集、活化,抑制血栓形成,从而改善肾小球内高压和血液高凝状态,减少尿蛋白和改善肾功能。

3展望

DN是由糖尿病日久发展而来,中医药在治疗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如配合西药降糖,不仅能降低西药的剂量和不良反应,而且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也有较大的优势,其优势在于它不仅能降低血糖,还能发挥复方优势对机体的整体调节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作用,降低血粘度,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而达到延缓和减轻DN的发展,因此DN研究走向中西医结合之路势在必行,而且两种医学有很多共性,如整体治疗,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等,并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的差异用非药物治疗,中医、西医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已成为攻克DN的重要途径。长期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DN有显著的优势,只有将基础、临床、实验诸环节科学、有机地联结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这种优势作用,从而达到早期防治糖尿病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雅舟,吴松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431

[2]屠伯言,俞中康.糖尿病肾病用被肾活血法治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1):1-41

[3]王铁良.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治[J].北京中医杂志11989,(2):91

[4]冯建春,倪青,时振声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述要[J].辽宁中医药杂志,1996,(12):534-5351

[5]唐光钰.复方丹参针剂加辩证治疗糖尿病肾病22例[J].浙江中医药杂志,1994,(12):543-544.

[6]黄振华,季元,祝湛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经验[J].中医杂志,1997,38(1):12-14.

[7]王栾,刘明喜,林生.糖尿病肾病分期分期与治疗原则[J].辽宁中医药杂志,1999,2(12):5491

[8]莫孟群.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21(5):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