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军(安阳县崔家桥镇中海中学河南安阳455100)
厌学是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厌学会直接影响到学习和成绩,会导致个体心理和人格发展出现各种问题,以致形成不良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这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给学校和家庭带来很多麻烦,对社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危害。因此,学生厌学要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学生厌学的原因
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原因。
1.1个人因素
1.1.1环境适应能力差。随着环境的变化,课程的增加,由于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心态导致学习事倍功半,成绩下降,产生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
1.1.2学习兴趣低。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如果学生缺少兴趣,那么学习会令其望而生畏,想而生厌,衍生出更多的消极情绪。
1.1.3缺乏良好的习惯和方法。学生学习自觉性低,缺乏自信心,不能持之以恒,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阻力大,成绩不佳。不断的挫伤导致自信心降低,精神苦闷,学不下去,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1.1.4归因方式不正确。如果一个学生成绩很差,在归因时,他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好造成的,会感觉很生气,觉得自己又没法换老师,必须待在这个班级里,感觉很无助,就会很内疚。这些学生总是将学业失败归因为运气不好或是能力差,那么则会导致羞愧绝望的消极情绪产生。
1.1.5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坚持不懈,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轻言放弃。最为重要的是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会更为关注自己的缺点,在面对学习任务时,会更多的体验到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1.2家庭因素
1.2.1家长过分看重分数。家长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孩子的好坏,与孩子沟通只谈学习,不谈其他,只关注分数是否提高,不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导致孩子自信心不足,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1.2.2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家长过高的成就期望使学生整天生活在紧张、焦虑、不安的消极情绪状态中。家长把望子成龙的心愿,变成孩子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精神大力,以致他们对家长的这种做法从理解到产生反感,从对家长这种做法的厌烦发展到对学习的厌烦,最终发展到厌学。
1.2.3家长溺爱。家长对孩子物质上尽可能满足,精神上百依百顺。家长的过度保护导致孩子意志不坚,思想脆弱,自私心大,心理承受能力很低,社会能力偏低,这也是造成孩子厌学的重要原因。
1.2.4家长过分严厉。家长教育子女不讲方式,为追求完美,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短处和缺点,一味要求孩子出色,稍有偏差就训斥打骂,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1.3社会与学校方面的因素
1.3.1应试教育方式。有些学校素质教育教育没有认真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减负”没有实质性地减少,无视学生主体性,落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感到厌恶。
1.3.2教师教育方式不恰当。有时教师在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支配下,对学生说了一些过头的话,做出了某些过激的行为,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因为对老师的反感而讨厌上课,极力回避与老师的接触,最终发展到对某一科目的厌学。
1.3.3教学方式不合理。为了追求高分数,有的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产生了厌学情绪。
2.改变学生厌学情绪的策略
改变学生厌学情绪的总体策略是深挖根源,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灵活解决。
2.1自身因素导致厌学
2.1.1了解个体差异。学生在情绪理解、体验、表达与调节上千差万别。同样是和同学发生矛盾,有的人会觉得对方是针对自己的,会感觉非常愤怒,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有的人会理解为对方只是心情不好,即使自己心有不快,也会尽力压制。因此,要根据该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2.1.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方式,能够正确归因的学生能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通过培养正确的积极的归因,激发学生的学业情绪。其次,引导学生设立合理的成就目标,过高的目标会使人绝望,合理的目标能激发个人斗志,增强自我效能感,更容易产生积极情绪。
2.1.3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学习成功的人只是那些有自信心,勤奋好学,讲究策略方法的人。学生要相信自己也具备成功者的条件,千万不要自贬。借助以往成功的美好形象激发自己的信心,消除失败、自卑心理。用简短肯定的言词或名言暗示自己能够很好学习,挫败困难。
2.1.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可以在时间安排问题、注意力问题、学习兴趣问题、学习方法问题上认识反省自己存在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2.2家庭因素导致厌学
2.2.1家长要多找孩子优点,及时鼓励。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多让孩子看一些有针对性的名人传记,广交朋友,多参加课外活动,使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分散孩子对自己的过分关注,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2.2.2承认自己在教育上有失误。家长应该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跟孩子倾心交谈,检讨自己的缺点,跟孩子一起下决心,一点一点赶上去,家长的态度是孩子转变的重要因素。
2.2.3多与班主任老师沟通。要经常与班主任保持联系,请老师在班上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孩子改变不利的角色地位。总之,在教育孩子时,家长要注意“多引导不强迫,多关心不溺爱,多理解不放任,多鼓励不挖苦”。这样孩子的学习自会顺风顺水,成功有望。
2.3学校和教师的因素导致学生厌学,
2.3.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老师评价学生时要重优点,多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激励,给予学生的评价要适应,使学生既感备受鼓励,又感到老师的诚实、理解和接纳。发挥学生的长处,老师要鼓励后进生找到自己的长处,从发扬长处中克服不足,增强信心。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合适的期望,期望越诚恳,鼓舞的力量就越大。老师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3.2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温馨和谐的学校环境、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班集体对培养学生自信心大有裨益。在集体中,如果每个成员都尊重、热爱集体,那么集体也会保护成员的自信心,如果成员之间坦诚相待,相互尊重,就能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2.3.3角色转变策略。角色地位深深地影响学生的自信心,运用角色转变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验表明,让学习困难的高年级学生辅导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结果大大调动了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2.3.4改变教学方式。教师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依靠学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成就感和价值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成长的幸福。
总之,厌学学生的关注需要社会、家长、学校和老师的有机结合,建立关注网络,齐抓共管,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改变厌学学生,激励他们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