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仁禄
摘要: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也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理论化、生活化,课堂情境教学成为数学课堂的改革先锋。但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是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和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刻意编造的。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片面地以为只要创设了生活情境就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并没有考虑到创设的情境是否适当,能否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忽视了情境教学的实质意义。本文从数学教学情境的预期创设、非预期动态生成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更好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情境;情感;动态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积极地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或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尽快投入数学活动,使数学课堂不再空洞、枯燥,从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新自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是,为了让数学课堂教学“精彩”、“漂亮”、“引人入胜”,有些教师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冥思苦想、精心设计情境导入,好似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这种观点和做法,不是导入,而是作秀,是哗众取宠,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对此,笔者作了一些反思,结合自身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近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对数学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和所涉及范围、策略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尽量避免“为情境而情境”的数学情境化设计。情境设置恰当与否是与学习内容和目标紧密相关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思考,而不是那些脱离学生实际的或远离数学本质的东西。
2.把握住情境与情景的区别。从内涵看,情境与情景,前者包容信息量较大,内涵更丰富,常常处于动态之中,具有过程性和动态生成性,而后者仅仅是问题的一个背景。数学情境并不局限于现实生活素材。一个适用的好的数学情境,应该是有鲜明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能把数学课堂中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并使数学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立体的环境。
3.必须处理好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与数学知识体系系统性之间的关系。当前,在大量生活化、情境化的素材进入数学课堂之后,也出现了另一方面的忧虑:一味强调生活化、情境化的素材是否会降低数学课程本身所应该具有的“数学味”?过分强调数学情境的设置是否会弱化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系统性?所以,在当前我们推进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应该认真总结与反思我们在数学情境化设计与实施中的经验与教训,处理好数学情境化与数学知识系统性之间的关系。
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类型及策略
1.教学预设情境
教学预设情境也是现时广义上的教学情境,又可称为新知识导入,即教学新知识前根据新学知识,方法特点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设计一个包含新知识、新方法或新思维的新问题情境(旧知识,旧方法或习惯思维不能解决的),学生运用旧知识、旧方法、习惯思维于新问题情境时便会产生认知冲突,由此产生疑问和急需找到解决方法的内在需要。在这种需要的驱使下,教师展开教学,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教学导入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课导入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这一关把握得好,那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新课学习的一开始就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
为此,要优化新知识的导入,要精心设疑,创设问题的情境,真正做到“导情引思”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通过设计探索性练习题、通过造成认知冲突、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趣味性游戏等导入新课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导入新知识的学习,使课堂教学达到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具体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因为数学的知识体系纷繁复杂,公理、定理、公式、结论等等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综合在一类类、一个个鲜活而又具体的问题中,而这些问题往往又是以数学所特有的题目的形式展现,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加以不同类型的情境引导,并形成几个高潮.通过精心设计具体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2.课堂氛围情境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说过:“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情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巧妙利用好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引起师生间的思维共鸣,其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情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3.即时动态生成情境
美国著名教育先驱杜威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因材施教”“见机行事”“灵活判断”是教师教学智慧与艺术的具体体现。此时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唯一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基于一定基础的、动态的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情境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机智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在问题需要讨论时,应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教师做好点拨,调控,控制好讨论的进程、走向;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不要为课改而课改,为讨论而讨论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可先尝试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适时的语言激励必不可少,“有不同意见吗?”“谁想说,请大胆地站起来!”“你的想法比老师的还好。”这些具有亲和力的话语,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在“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中,通常不允许教师停下来进行反思,分析情况,仔细考虑各种可能的选择,决定最佳的行动方案,然后付诸行动。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必须既是“充满智慧的”,又是“不假思索的”,这就是教学机智的内涵。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的问题契机,充分把握引导的时机,把握即时动态情境进行引导和发散,则是一个数学教师发挥教学机智的重要表现。也正因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互动是以一种充满智慧的即时行动为特征,它几乎不可能做到完全预见到、计划好或加以控制。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使自己对每一个情境作出正确的行动和反应呢?范梅南指出,反思在形成教育智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反思的目的是进一步理解教师对儿童所采取的某个行为是否恰当,不断地识别对于每个具体的学生或一群学生来说什么是好的、恰当的,什么是不好的、不恰当的。
“教学是一门艺术”,正因为是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根据具体知识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就尤为重要。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不仅具有其丰富的内涵,而且还具有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开放性、可接受性以及其作用的全过程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形式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无论用哪种方式创设,必须使问题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三者和谐统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体现出的是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这项能力的提高需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现实学习、生活世界,以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目的,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一定能够创设出引人入胜、回味无穷的问题情境。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
邮政编码:2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