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湖北武汉430022)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性脑病的救护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我科2008~2011年收治的1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个体化的原则,严密观察病情,合理营养支持,加强基础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本组10例病人,死亡2例,治愈4例,好转4例。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可能与重症急性胰腺炎发作时低血容量、多器官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及胰酶的作用有关。
【关键词】胰腺炎胰性脑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257-02
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并发症,常发生在病程早期,一旦发生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在胰腺炎后期甚至恢复期亦可发生,早期及时进行治疗可改善预后。本研究对武汉市协和医院胰腺疾病研究所2008~2011年收治的1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报告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6~50岁,平均年龄39岁,发病前均无神经系统疾病及外伤、精神病史。患者除有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体征外,在胰腺炎发病后的第2~9天,患者出现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昏迷(GSC计分6~10分)、谵妄、癫痫样发作、木僵状态、暴力倾向等程度不同的精神症状以及脑膜刺激征、复视、幻听、四肢强直、反射亢进等神经系统症状。本研究中,患者6例行保守治疗,4例行开腹手术,全组2例为轻型胰腺炎,8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2例,治愈4例,好转4例。
1.2治疗方法
1.2.1非手术治疗由于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随出现的一组综合症候群,此疾病的预后,取决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转归,所以处理原发病是治疗胰性脑病的关键[1],病人住院后,立即给予重症监护,密切监测各种脏器功能并进行动态影像学检查,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氧疗、抗感染、抑酸等对症支持治疗,以及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治疗。疾病早期应用药物如:1.抗胰酶药物:常用药物为抑肽酶,抑制胰腺水肿坏死,中和血清胰酶,减轻酶性毒血症;2.神经营养促细胞代谢药:神经生长因子以及能量合剂等;3.血管活性药物:常用丹参注射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血必净注射液等,旨在改善循环,增加脑供血。
1.2.2手术治疗本研究中经保守治疗后病情仍在加重患者3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式为胰包膜切开引流、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胆囊切除或造瘘。
2护理
2.1观察神智的变化
患者住院期间注意询问患者发病前后的精神变化,观察患者有无表情淡漠、胡言乱语、癫痫样发作等,并仔细记录,出现以上精神症状时,根据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脱水剂及保护神经细胞的药物,本组均给予胞二磷胆碱0.5克及活脑素20毫升静滴,必要时给予安定10毫克。
2.2严密观察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变化
在急性反应期,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以及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等一系列病理生理的改变,患者易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组织低灌注,以及不同程度的缺氧,继而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所以需要及时进行液体复苏。调节输液速度和补液量需要根据CVP监测的结果,同时监测相关指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比如ARDS和肾功衰。本研究中,患者的肝功能出现异常,说明胆源性胰腺炎对肝功能的损害较大,需要注意保肝治疗,补充白蛋白。根据患者的生化指标结果进行补充钙,钾,镁等离子。患者血糖波动大说明急性胰腺炎早期有糖代谢紊乱,治疗中要注意观察血糖变化,控制血糖水平,使患者平稳度过急性反应期。
2.3药物治疗的护理
胰酶能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故胰酶在胰性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2],生长抑素是一种抑制多种激素的调节肽,能够抑制胰腺分泌,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胰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胰酶的活性[3],使用生长抑素、乌司他丁等药物,对于减轻胰腺负担,消除胰性脑病的病因,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2.4心理护理
急性胰腺炎起病急,死亡率较高,医疗费用昂贵,患者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患者出现情绪低落,缺乏信心,当患者出现心理问题时,护士应该主动热情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列举相同病例好转的例子,鼓励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在日常护理中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总而言之,细心观察与护理是预防胰性脑病,提高急性胰腺炎治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万赤丹,熊炯昕,刘涛,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的临床分析[J],腹部外科,2004,17(3):157~159
[2]李子禹,赵义利,赵宜仁,胰性脑病[J],中华肝胆外杂志,1999,5(2):142
[3]上海乌司他丁临床试验协作组,国产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