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杨飞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杨飞燕

杨飞燕

义乌市义亭镇畈田朱小学

摘要:小学是幼儿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来说,对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教学重点,阅读教学水平的高低与否关乎到语文课程的整体质量,因此,进一步加大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力度,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巩固已学知识

事实上,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交流语言都具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在词句之间的组织运用上存在着巧妙的结构规律。而通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一方面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另一方面则可以加深课堂所学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经验比较匮乏且理解能力尚不成熟,因此教育者唯有通过引导学生将阅读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详细分析、准确判断以及合理比较,才能够让他们在通过反复多次的思维活动训练中来深入理解词句的真实含义。不难看出,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是衡量其阅读能力的重要参考标准。

(二)养成良好表达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课程中,教育者应当将教学重心放到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上。教育者需要密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化表现,准确的把握好教学时机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词句含义。此外,教育者还要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过程当中,小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写作能力均会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从而为其日后更有难度的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者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需要首先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让他们可以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授《月光启蒙》这一课程时,教育者可以结合文章内容来向学生提出如下思考问题:为什么母亲大字不识一个却能够成为我的启蒙老师呢?母亲所哼唱的歌谣对于我有怎样的教育意义呢?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者在设计引导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既不可过于简单,也不可过于复杂。通过这些探究性较强的思考问题,学生十分迫切的想要从文章中获得答案,因此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均会得到提高。再例如在教授《烟台的海》这一课程时,教育者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各种方式来搜集一些有关于烟台大海的景色图片,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烟台海景的波澜壮阔。在课程开始后,教育者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带领他们一同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导游或游客的角色,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活动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不难看出,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老师以及文本信息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传统类型的小学语文课程中,绝大多数的教育者所采用的是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宽,而且还导致阅读课程变得死气沉沉。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教育者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阅读教学,进一步强化阅读能力的训练。例如在教授《草原》这一课程时,教育者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播放一首有关于草原的动听歌曲,而后再向学生展示一段草原美景的视频片段,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阅读情境中。此外,教育者还要通过教学课件来帮助学生准确的掌握此篇文章的阅读重点,让他们可以一针见血的了解中心词句,同老舍先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阅读中形成宝贵的生活感悟。

(三)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育者就一定要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与阅读技巧,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能力入手,设计出高效率的阅读教学方案。

【案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版第七册)

在引导学生体会句子“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学生谈到周恩来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但这一切不足以使学生真正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这时,我不局限于书本的简单故事,而从国家的“闭关自守”到“科技落后”,把中国落后挨打的近代史带进了课堂。最后:

师引导:周恩来此时清晰而坚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将意味着什么?

学生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驱使下,回答掷地有声:

“意味着他要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意味着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意味着他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这样的背景渲染,不需要再强行指使学生体会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学生对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已经有了“切肤”的体会。

1.情感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故事性较强的文章,例如蕴藏着作者浓厚情感的记叙文、具有厚重时空感的诗歌以及富有意境美感的散文等等。教育者应当细心观察学生的喜好,引导他们对文章内容展开深层次的探究,争取将学生的积极情感启发出来。例如在教授《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程时,教育者要在带领学生品读文章情感内涵后提出思考问题:儿子为什么会坚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父亲为什么坚信儿子一定在等他呢?通过这种开放性较强的思考问题,学生会明白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2.比较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同时预习新知,实现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迁移,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路、拓宽学生视野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很多题材相近或主题类似的优秀作品,教育者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来降低理解难度。例如将《小英雄雨来》和《凡卡》;《地震中的父与子》和《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等。

参考文献

[1]高传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1):117.

[2]李海燕,臧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132.

[3]张志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4(1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