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急性心梗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中医辨证治疗急性心梗效果观察

刘江

刘江(宜宾市第二中医医院644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疗法对急性心梗病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所收治的57例急性心梗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中药汤剂对其进行辨证施治,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组全部57例患者主要分为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以及气阴两虚型三类病症,各为18例、20例、19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对症汤剂的治疗,其治疗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8.89%、95.00%、89.47%。结论急性心梗疾病采用中医辩证法进行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梗中医辩证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346-01

急性新梗是当前临床研究人员公认的危、急、重病症,此病症源于患者冠状动脉出现突发性的闭塞,致使血流瞬间中断,部分心肌处于持久而且严重的缺血状态这一问题[1]。该病症主要包括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心电图进行性变化以及胸骨后持久剧烈疼痛、胸闷等临床表现,可颁发心率失常、心理衰竭、心源性休克疾病,使患者面临生命威胁[2]。我院为验证祖国传统中医理论对该病症的疗效,选择57例患者实施了中医辨证治疗方案与效果的研究,现将研究内容与结果从下文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7例急性心梗患者包括男35例,女12例,年龄处于51岁到85岁之间,平均为69.8岁,根据急性心梗的诊断标准,患者均为急性心梗的原发病症,且近期没有外伤或手术治疗史。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为,急性ST段抬高以及非急性ST段抬高两类。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临床医师根据中医典籍中所记载真心痛、心痹、厥心痛相关病症,及急性心梗的中医相关诊断标准,即:急性心梗属本虚标实类症候,包括气虚、血虚、血瘀、浊阻等类型,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确诊18例为气虚血瘀型、20例为气滞血瘀型、19例为气阴两虚型的急性心梗病症。

1.2.2治疗方案在为患者进行急诊治疗与生化指标监护,并使患者病症暂时处于稳定状态之后,医师根据不同患者发病的病机病因与临床表现,为各证型的患者分别开出中药汤剂治疗处方。具体治疗方案如下:1)气虚血瘀:以补阳还五汤的加减方,帮助患者活血养血、益气安神;方药:生黄芪60g,当归尾、红花、桃仁各6g,葛根15g,赤芍药10g,胸闷纳呆患者加入檀香10g、丹参20g、砂仁6g,乏力自汗患者加入山萸肉15g、西洋参10g。2)气滞血瘀:以柴胡疏肝散的加减方,治则为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方药:丹参、瓜蒌各24g,柴胡、白芍各15g,郁金、炒枳壳、炒元胡、川芎各12g,红花10g,炙甘草10g,脘闷纳呆患者加入生山楂24g、厚朴12g,心烦少寐患者加入炒枣仁30g及栀子10g。3)气阴两虚型:以保元汤合并生脉散的加减方进行治疗,致力于益气、活血、养阴、安神,方药:生黄芪、丹参、石斛各30g,炒枣仁24g,生地20g,五味子、赤白芍、生山楂各12g,怔忡自汗患者加入西洋参24g,胸痛明显患者加入桃仁和桂枝各10g。均为水煎服,1剂/日,可分早晚两次温开送服。

1.3疗效评定对患者胸闷、气短、心悸、心绞痛等发作的次数、程度以及持续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患者的各类症状显著改善,其症状积分相较于治疗前减少在70%以上,心电图恢复正常,为显效;症状有所减轻,积分减少为30%到69%之间,心电图有所改进,为有效;症状没有改善,且积分减少不足30%,心电图无明显变化,或者死亡,为无效。

2结果

本次治疗中57例患者共分为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以及气阴两虚型三种证型,临床医师采用汤剂为各证型的患者进行辨证施治,三组患者分别得到了88.89%、95.00%、89.47%的治疗总有效率,各组内其他患者均因送诊时间延误、治疗中并发其他病症而死亡。

3讨论

临床研究人员发现,在急性心梗病症发作的诱因方面,患者的性别、年龄、平素发病状况(如糖尿病、高血脂)、吸烟习惯等,均可以为该病症发病因素,使得该病症防不胜防[3]。祖国的传统中医在急性心梗治疗方面积累了深厚的临床经验,为当前广大医疗工作者应对此病症提供了有效帮助,近年来,中医辨证法的研究日益增多。我院为总结中医辨证疗法对急性心梗的治疗方案以及疗效,对57例患者进行了辨证治疗,获得了较高的治疗有效率,证明了中医辨证疗法所具有的推广使用意义。但是,由于急性心梗病症发病急剧,送诊延误或者是发生其他并发症状,还会使患者出现治疗无效或死亡问题,临床医师还需要进一步对该病症的预防及急诊处理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龙园园.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辨证施护[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61-161.

[2]张双旗,陈良细,方显明.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0):1239-1241.

[3]张红兰,李惠莉,董新英.急性心梗的发作特点及防护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