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强山东省潍坊市经济学校262200
摘要: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会随时出现。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这些注意力,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组织调节的作用,是保证心理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精神因素。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会随时出现,只要注重学生的这些注意力只要运用得当,并能加以正确引导,都有可能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积极因素,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深刻理解这三种注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一、注意无意注意,利用其积极因素组织教学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突然出现一种事物,人们不自觉地被吸引,把注意指向此事物。这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经过意志努力而实现的注意,就是无意注意。教学中也常会出现这种无意注意。
例如:上课时,门外突然一声巨响,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注意门口;教师身着一套新款式的服装,也会引起学生长时间的专注……这种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很容易做到,而且这种无意注意在教学情境中可能起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因此,教师应抓住无意注意这些特点,排除消极的干扰作用,运用其积极的组织作用。由于无意注意通常是由刺激物引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异刺激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例如:教学内容的新颖别致;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图片、实物、标本、投影片、录音等直观教具的恰当演示;教师语调的抑扬顿挫;教学板书的正整规范等,这些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二、理解有意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自学控制的能力
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为有效组织学生的学习,教师必须重视随时唤起和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首先,明确目的任务是唤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首要条件。由于有意注意是一种具有自觉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对实现目的的意义理解越深刻,越容易促进主体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充分指向和集中于活动对象上,从而越能够长久维持对它的有意注意。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也是唤起学生有意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讲授《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时,可以出这样的思考题。
1.过去我国国力强盛,到了近代为什么国力渐衰,饱受凌辱,成为列强任意宰割的对象?
2.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为什么现在我国国力大增,成为了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国家?通过出这样的思考题,启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认识到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本节课的重要性,这样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再次,教师一贯的教学作风也会对有意注意产生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合理、科学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建立正常的课堂秩序,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自制力和形成专心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三、把握两种注意的转换规律,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转向有意后注意
据调查,上课45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有这样的变化规律:
1.开头5分钟,注意力分散,思想一下子集中不到本节课上来;
2.第6—15分钟,注意力比较集中;
3.第16—20分钟,疲劳,注意力较分散;
4.第21—40分钟,注意力集中;
5.最后5分钟,疲劳,又等待着下课,注意力分散。
从以上规律可以看出,中小学生上课的特点是—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根据这种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两种注意(有意和无意)的交替运用,并引导学生向高级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所谓有意后注意是指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具有自学目的而又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转化。
举例说明:上一堂课,教师不可能让学生一直绷紧脑筋,紧张学习毫无轻松;也不可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像游戏似的毫无紧张感,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好节奏,一般讲上课之初应通过组织教学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上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无意注意转到有意注意并发展成有意后注意。有意注意不可能维持时间过长,因为单凭过多的意志努力来注意会使人很快疲倦,这时,教师可以调节一下课堂气氛,穿插讲课有关的故事、笑话或者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问题等等方法,使学生的注意有张有弛,始终保持稳定集中。
总之,在一堂课中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有节奏地相互交替、巧妙安排,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