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医院重庆400045)
【摘要】目的: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治疗中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仅给予布地奈德喷鼻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克拉霉素,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做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Lund-Kenned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VAS、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治疗中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应用可取得显著疗效,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鼻-鼻窦炎;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
【中图分类号】R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138-02
作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慢性鼻-鼻窦炎又被称之为CRS,发病原因较多,有明显黏膜炎症特征,治疗中主要采取药物治疗、鼻内镜手术治疗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儿童或老年患者无法耐受手术,且症状较轻,治疗中并不采用内镜手术方法,而倾向于以药物治疗方式为主。而药物选择上,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下效果明显。本次研究将就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治疗中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0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CRS患者92例,男58例,女34例,年龄20~26岁,平均22岁。纳入标准:(1)以脓涕、鼻塞、后鼻孔滴漏为主要症状,嗅觉减退、头部胀痛为次要症状,鼻内镜检查下有黏膜充血肿胀表现,且存在分泌物;(2)无药物过敏史;(3)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查正常;(4)鼻腔解剖结构无变异。将92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中,仅给予布地奈德喷鼻,每日2次,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克拉霉素,每日1次,口服250mg。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3个月治疗效果采用主观与客观两种评分方式,主观评估借助VAS评分量表,以0~10分表示患者病情情况,划分为0~3分、3~7分、7~10分,分别表示轻度、中度与重度。客观评估以Lund-Kennedy评分系统为主,通过内镜观察黏膜情况,对双侧评分,总分0~8分,每侧0~4分,其中无水肿、轻度水肿、严重水肿分别为0分、1分、2分;无脓性分泌物、稀薄分泌物以及脓性分泌物分别为0分、1分、2分[1]。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实现,计量资料由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x-±s)方式描述,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Lund-Kenned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VAS、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CRS作为慢性炎症反应之一,其致病因素主要表现在上皮细胞、炎性细胞活化下,所引起的黏膜免疫异常以及变应性等。临床治疗中强调做抗炎治疗。具体治疗中,若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其更注重功能性治疗,但仍存在窦口引流补偿情况,术腔长时间难以愈合。而在药物治疗下,可对炎症反应较少,使水肿症状消除,达到纤毛系统功能改善目标。特别对于不适宜手术的患者或不耐受手术的患者,药物治疗为最佳选择[2]。
药物治疗下,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例,其应用机理主要表现在对炎性细胞因子、炎性物质产生作用,因子活性可被抑制,通过下调干扰素与坏死因子,以此达到炎性物质活化、释放抑制的目标。如克拉霉素的应用,有半衰期适中、生物利用度好等特征,长期服用下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在抗炎作用持续性上效果明显。本次研究中可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克拉霉素,在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VAS、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大户内酯类药物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治疗中,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应用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浩,陈兵.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观察[J].华西医学,2013,(01):56-59.
[2]杨欢欢,舒畅,孙常领.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04):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