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弱精子症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少弱精子症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研究

张汝仙李广立王坤

(1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河北邢台054000)

(2威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北邢台054700)

【摘要】目的:了解邢台地区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探讨少弱精子症治疗的新思路。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使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对620例门诊就诊的少弱精子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9种中医证型中平和质127例,占20.48%,湿热质比例最高155例,占25.00%,其次为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阳虚质、特禀质、血瘀质。结论:少弱精子症患者体质分布以湿热质、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为主,临床诊治要辨病加分辨体质,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医体质;少精子症;弱精子症

【中图分类号】R27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063-02

不孕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全球性问题。其中男性因素所致不孕约占50%。少弱精子症是男性不孕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多采用中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治疗辨证论治是核心方法。但临床上中医辩证很难,不容易规范统一。因此,我们使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对620例门诊就诊的邢台地区少弱精子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以初步判断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病例来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邢台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门诊就诊的符合调查病例标准的620例少弱精子症本地患者。年龄21~46岁,平均32岁。

1.2方法

首先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使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对620例明确诊断为少弱精子症的邢台地区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

病例入选标准:(1)参照《WHO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黏液相互作用实验检验手册》(第四版)标准,两次精液常规检查为少弱精子症,精子密度低于20×106/mL和(或)精子活力a级低于25%或a+b级低于50%,或精液离心沉淀镜检均未见精子并排除了逆行射精和不射精;(2)染色体检查正常;(3)除原发不育外无其他男科疾病,如附睾炎、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精索静脉曲张、勃起功能障碍等疾病症状;(4)除外合并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病变,造血系统疾病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或有严重的精神疾病;(5)患者知情同意,能够配合填写调查表。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体质分布用体质构成比和频数分布描述,收集的资料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平和质127例,占20.48%,湿热质比例最高155例,占25.00%,其次为阴虚质(81例,占13.06%)、气虚质(74例,占11.94%)、气郁质(67例,占10.81%)、痰湿质(55例,占8.87%)、阳虚质(36例,占5.81%)、特禀质(13例,占2.09%)、血瘀质(12例,占0.93%)。

3.讨论

研究资料显示近10年来我国男性精液质量呈下降趋势[1]。少弱精子症已成为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的最常见原因[2],现代医学无有效的针对性治疗,目前临床以经验治疗为主[3]。祖国医学对不育症的认识己有千年的历史,属于“无子”“男子艰嗣”等范畴,《黄帝内经》记载有“肾藏精”的基础理论,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殖,肾的精气盛衰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殖功能和生长发育,肾所藏之精的亏虚是造成不育症的根本原因,也是采用补肾益精为主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依据[4]。但是临床上很多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这样对于依靠辩证的中医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目前临床上辨证分型标准没有规范统一,这对于缺乏系统中医基础学习的西医师,即使是初入师门的中医师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5]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该标准量表对规范辨证分型标准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因此从事中医体质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临床和科研意义。

体质因素在发病学上包含两层意义:一是体质的特异性决定着对致病因素或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二是体质因素决定着疾病的发展过程。体质分型是按照中医理论评价人体的健康状况及其适应能力所获得的结论。大量中医体质学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表明不同体质的人对某种疾病有易感性[6],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肿瘤、慢性前列腺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都与其体质有关。本文即从中医体质学方面对于男性不育中少弱精子症患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本研究少弱精子症患者620例,以湿热质、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原因可能在于生殖之道,本于肝肾,滋养于脾胃,不孕者气虚多为脾肾气虚,其阴虚多为肝肾阴虚,诸脏虚损,精无以生;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浊下注而化热,湿热久留引致下焦气滞血瘀。久而久之,精窍留邪而淤积,精失濡养而竭怠,造成少弱精子症。

临床上需要医生仔细全面的辨证,可以从体质学方面开拓辨治思路,改善患者体质,提高受孕率。

【参考文献】

[1]黄春妍,姚陈均,王春,等.1985-2008年间我国正常男性精液质量变化分析.中华男科学杂志,2010,16(8):684-688.

[2]TurnerRM.Movingtothebeat:Areviewofmammalianspermmotilityregulation.ReprodFertil,2006,18(1-2):25-38.

[3]KoEY,SiddiqiK,BranniganRE,etal.Empiricalmedicaltherapyforidiopathicmaleinfertility:AsurveyoftheAmericanurologicalassociation.JUrol,2012,187(3):973-978.

[4]郭军,耿强.少弱精子症的中医药治疗.江西中医药,2008,39(9):19-20.

[5]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303.

[6]王济,王琦,张惠敏,等.中医体质学基础实验方法和研究现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