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常海

河北省大名县常海

【摘要】面对新教学理念、太多的教学方法,对怎样渗透和选择感到盲然,不知从何下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思想政治课正常有序开展的关键,影响这门新课程日后的发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转变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活动,创设开放性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教学;主体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G583【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161-01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上充分依靠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目前,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不断提高学生探索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就这一问题谈一些体会与看法。

一、生动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如何上好一节政治课,一直以来是我思考的重点,以为备好课就可以上好了。虽然每次都认真备了,但是一到上课课堂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比如学生不想学习,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有些学生什么都听不懂。出现这些现象往往是导入时不够生动,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结果。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才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介绍自己比较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1、引言导入法。新编政治教材语言生动活泼,读来琅琅上口,尤其是每一课的开头都有一段十分耐读的“引言”,读来更是亲切、感人。如“为正义高歌”一课,教材的引言这样写道:“当你每天背着书包按时到校学习时;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求救,诚实而不自欺时;当你看到同学的笔坏了而主动递上一支时;当你吃完一支冰糕,小心地将包装纸投入垃圾桶时;当你乘车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身边的老人时……”

2、承上启下导入法。政治教材在编排时往往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每一单元、每一章、每一节、每一框之间全都环环紧扣、丝丝相连。教师在讲授每一节新课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前一课学习的内容,以前一课时的内容为引子,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的内容,实现教学的承上启下和平稳过渡。承上启下导入法是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做铺垫,符合陶行知先生揭示的“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

3、矛盾悬念导入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输入的新信息与人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为了吸引学生,在新课导入时,政治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有方向地设置疑问,有意识地创设一种矛盾情境,通过留下悬念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学生解决矛盾的欲望和心态。这种方法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会抛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教学中去。

4、歌曲导入法。歌曲以其特有的魅力,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不少学生对歌曲趋之若骛,成了新的“追星一族”。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妨迎合学生的心理,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利用歌曲这一载体,通过播放一段与新授内容有密切联系的音乐来创设情境,激发、感染学生,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迅速进入新的教学氛围。

5、故事导入法。小故事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也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往往喜欢听故事,政治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二、政治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对学生不放心,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地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同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活动。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初中政治课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论”的观念,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

三、有特色的课堂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1、趣味性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用趣味性作业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成为作业的内驱力,让学生在参与作业全过程中有着快乐的情感体验,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教学中,有趣的学习材料能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

2、实践性作业。政治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政治课标积极倡导学生在“做”中学,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新课程下的思品作业要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载体,要成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要特别关注生活性作业的设计。

3、设计竞争性作业,初中(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适当的引进竞争机制,设计竞争性作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欲望。这样学生在平等、自由、真诚的争辩中学会了共处,达到了共识。例如教学《创建新集体》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竞争性作业:小辩论;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小明不负众望当上了劳动委员。在放学的路上,小伙伴看到了他,伸出了大拇指说:“真棒,当官啦!”这句话让小明很困惑。要求学生辩一辩:当班干部就是当“官”吗?你是怎么看的呢?问题一出,教室里一下了炸开了锅,学生们精彩的发言,这正是学生思想与思想的交错,磨合、补充、沟通的基础上达到学习的目标,学生在平等、自由、真诚的争辩中学会了共处,达到了共识。

总之,在政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不仅是政治学科本身性质决定的,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措施是多种多样的,而本文主要阐述了转变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活动,创设开放性的问题,运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改革措施,以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最终真正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