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投影:人的技术实践与理论的共生共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3

器官投影:人的技术实践与理论的共生共存

史庆轩耿爽吴虹

史庆轩耿爽吴虹

(沈阳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沈阳,110023)

摘要:恩斯特·卡普提出的技术“器官投影说”将人与技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史以来人类也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的反思技术的本质问题。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与人类共同进化,技术理论与人的实践也辩证统一于人的社会生产实践当中。技术在作为人体器官延伸的意义上是有生命的,技术体系的自身特点同样体现出与人类进化的相似性、协同性。这种协同进化是人类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技术;器官投影说;技术创新;技术进化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在人的社会需求与满足这种需求的过程中实现的。其中,占有统领地位的技术实践活动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这种技术实践活动不仅带给人类更多的技术理论思考和研究,同时又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的被更新与覆盖,与人类社会共生共存。

1.人的社会活动与技术实践

人的技术实践是人的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改进与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手段和科学方式。技术哲学家恩斯特·卡普(ErnstKapp,1808-1896)在1877年提出的“器官投影说”,是继欧洲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作为西方技术哲学的第一种比较成熟的理论。[作者简介:史庆轩(1987-),男,辽宁沈阳人,哲学硕士,沈阳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

耿爽(1987-),女,辽宁辽阳人,哲学硕士,沈阳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

吴虹(1963-),男,辽宁辽阳人,哲学博士,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与社会发展战略。

黄欣荣.卡普技术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8):27.]这两场工业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技术基础,实现了从手工业到机器工业的转变。针对这种技术实践,卡普提出了“器官投影说”,就是将技术形象地类比成人体器官,从我们最熟悉的人体器官进行推演从而认识技术现象。由此可见,以自身的某个器官作为摹本来发明、制造工具是人类发展的基础。

人的实践经验与技术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人类通过对自身身体结构的要素与外形模仿人类制造简单工具,实现技术对人体的投影。卡普说:“关于工具与器官之间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本质的关系,以及一种将要被揭示和强调的关系是——与其将它说成是一种有意识的发明,不如说成是一种无意识的发现——人类正是在工具中不断地制造着自己。由于作用和力量日渐增长的器官是控制性的因素,所以一种工具的合适形态只能起源于那个器官。”[[美]米切姆.通过技术思考——工程与哲学之间[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31-32.]这些工具不论从外形上看还是从功能上看就像人的某种器官,例如,锤子就是实现人手的捶打功能,锯齿类似于人的牙齿,它们就是人手与牙齿的投影。由此大量模仿人类的手臂、肢体和牙齿的人工物被制造出来。

其次,在面对更为复杂的任务时,人类需要借助较为复杂的机器来完成。原始的简单的模仿就不能满足要求。只能从结构上进行模仿来实现投影的。按照人体的复杂结构,将简单的工具组合在一起,形成更为强大组合功能,协同完成更复杂的任务。正如奥托·李普曼(OttoLiebmann)所说:“机器与有机体一样,都是由相互组合在一起并借助链接杆等彼此互动的部件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们都能够完成一定类别的机械劳动。火车机车与役畜一样需要进食,然后才把由氧化过程的化学做功产生出的热能转化为动能,把它变换成某种运动系统。机车与牲畜一样会分泌出废料,分泌出大体处于某种化合态下的燃烧物质。机器如同生物一样,会有损耗和用坏机器部件,或者对自身器官造成伤害。在机器和在动物那里,一旦食物和热能原料的供给停顿,或是某个关键的机器部件或器官被损坏,就等于是全部功能的中止和死亡的到来。”[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451.]

最后,交通系统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投影,通讯系统则是人体神经器官功能的模拟组合。光学仪器与声学仪器如同人的视觉和听觉,而视觉和听觉又是人的智能器官。技术系统的在实践应用中变得愈加复杂与人类可感知的身体器官的差异越来越大,更多的趋近于类似人的精神和心理范围内的活动。“器官投影说”通过对人体外形、结构、功能的模仿,实现了从简单的器官功能到复杂的结构组合技术的投影。通过技术实践与经验的积累人类的技术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器官投影说”从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出发将技术实践与技术理论结合在一起,使工匠精神得到哲学上的总结、提升和反思。同时也奠定了技术哲学理论的坚实基础。

“器官投影说”强调了无意识在技术发生中的重要作用,而这种无意识本身脱胎于原始生产活动中的实践,工具的由简到繁也不过是在对功能的进一步投射,也就是以技术理论为基础对有机体能动着的智慧投射。

2.技术哲学理论与实践的社会意义

人类的生产社会实践离不开技术相关理论的指导。麦克卢汉曾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对人们的生活、思维以及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新发明和新技术都是人的肢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在机械化时代,我们实现了自身在空间中的延伸。如今,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电子技术的发展之后。我们已经在全球范围延伸了我们的中枢神经,在我们的星球范围取消了时空。目前我们正在很快地接近人体的延伸的最后阶段——意识的技术的模拟阶段,在这个阶段,知识的创造性过程将集体地、共同地延伸至整个人类,如同我们已通过各种媒介延伸了我们感观和神经一样。”[[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2.]

技术发展的动力就是在不断地通过模仿人体自身来完善人类的能力,从简单到复杂,再到庞大的技术系统,每一次创新都是试图增强和扩大人类的能力,并满足人类不断的新需求。如今,人类沿着技术的器官投影理论逐步实现了“智能”的器物化。

推动工业革命的每一次技术创新,究其实质,都是对人类器官功能的进一步延伸。人类历史上一切新发明和新技术都是人的肢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都是生产力,都会对人们的生活、思维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周长富.麦克卢汉媒介技术哲学评述[D].上海复旦大学.2009:15]每一次技术的创新都是以实现人类的器官功能进一步增强为目的。再复杂的技术系统都是人体器官的投影,不过不是简单的外形模仿或结构模仿,而是更高层次的功能模仿罢了。从卡普的技术理论来看,人类对技术本质的认识在生产实践当中不断地深入,每一次新技术的诞生不再是无意识的经验,对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反思越发重要。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是在劳动实践中人与技术共同完成自我进化的过程。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对“生产手段的新组合”是从内自外的变化,即更多地成为一种自我更新。同时他认为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过程才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与经济效益的提高相联系的。[李兆友.技术创新论: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36]技术创新的实践过程,都是技术理论与实践活动的辩证统一。如果将已有成熟技术体系比作是人体结构的话,那么每一个技术创新过程如同人体器官的成长或进化。

技术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社会进步是与技术的现实状况相适应的,人类在某一时期所拥有的技术,就是那个时代社会状况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量度。[乔瑞金.马克思技术哲学刚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79.]在马克思看来,技术活动是展现人类本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技术进步是人类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知识、能力、物质手段不断更新的过程。技术进步过程不仅是一个客观旳技术发展的问题,而且还是社会生产关系的表现。从技术的自然属性来看,技术进步意味着人类改造主客观世界手段的提升,它依赖于人们的技术知识的进步和发展;从技术的社会属性来看,技术进步是指技术在达到一定社会目的方面获得的提高。技术进步不仅使人类对自然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激发着人类社会自身重组与融合。

在人类生产劳动的历史实践中,技术每一次重大的创新与进步都给予了当时人们重建社会的力量,每一次进化都促进人类对技术的反思。理论在实践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有意识的技术冲动决定着人在自然与社会双从属性下的进化方向。

3.人与技术的共生共存

技术理论与人的实践统一于人的社会生产实践。马克思强调指出,“人们用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已有的和需要在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人在社会劳动中运用工具,技术天然的伴随着人生存发展。人类的需求促使着技术的进步,反过来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新的可能。技术在与人的共同成长中体现出生命的进化特征。分子生物学家弗朗索瓦·雅各布(FrancoisJacob)指出,“在我们的宇宙当中,物质是经由陆续的整合被安排在某种结构等级当中的。”[[美]布莱恩·阿瑟.技术的本质[M].曹东溟,王健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208.]每个新技术和新的解决方案都是一个组合,而且每个现象的捕捉都会应用一个组合。技术不仅是单个技术的总和,还是一种代谢化学,一种几乎是无限的实体的集合。我们不该忘记,是需求驱动着技术的进化、新组合的可能性和对象的发掘。没有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就不会有什么新的东西出现在技术中。

技术是有生命的,一方面,技术是自组织的,它可以通过某些简单规则自行聚集起来;另一方面,技术是自我创性的,所有技术产生于已有技术。通过这些来衡量技术,技术确实是有生命的,不过它们只是珊瑚礁意义上的有机体。[[美]布莱恩·阿瑟.技术的本质[M].曹东溟,王健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210.]人与技术在共同进化,人们常说的人性,不过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实际生活过程中,人们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必然会随着生产方式和实际生活的改变而改变。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是由人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事实上,这里的“生产什么”、“怎样生产”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核心问题,直接表现为产业技术形态。人的本质根源于人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又源于物质生产活动,而物质生产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或社会组织体制下展开的。这就是说,技术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和力量应该在劳动、生产、工业以及它的历史演变中得到解释。[王伯鲁.马克思技术思想刚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1.]

技术的进化本身就是人类的进化,“技术进化的过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吴虹.技术政治哲学引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29.]“作为工业革命起点的机器,是用一个机构代替只使用一个工具的工人,这个机构用许多同样的或同种的工具一起作业,由一个单一的动力来推动,而不管这个动力具有什么形式。”[[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3.]工具机代替手工工具以后,就冲破了劳动者肢体与器官的天然限制。“人能够同时使用的工具的数量,受到人天生的生产工具的数量,即他自己身体的器官数量的限制。……同一工作机同时使用的工具的数量,一开始就摆脱了工人的手工工具所受的器官的限制。”[[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1.]这种突破人类先天限制的创新在技术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的上演,以至于技术早已不甘于以突破人类的先天劳动能力为荣,其自我更新速度在当下的技术浪潮中以出乎人类的预料。对技术的反思可以会看历史展望未来,通过“器官投影说”与技术创新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技术是有生命力的,人类的需求是技术进化的内在动力,同时技术也是以实现增强人类器官的功能为己任在不断的升级进步。人类在本质上与技术共生,人类借助技术的力量来达到原本无法实现的目标,在生产、劳动中人与技术协同工作共同进化。

总之,在现今的全球化视域下,人的智慧被链接并放大,组织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在无数的重组、合作、分工中发生着。人类的思维是技术欲求满足的最高境界,“器官投影说”作为对技术系统反思的开端,激发了人对技术的主动思考。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但它并不是肆意生长进化,人的技术实践与理论共生共存,每当新的技术带给人类惊喜或意外时,回到实践中历史的思考与反思是理解与诠释途径,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黄欣荣.卡普技术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8):27.

[2][美]米切姆.通过技术思考——工程与哲学之间[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31-32.

[3]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451.

[4][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2.

[5]周长富.麦克卢汉媒介技术哲学评述[D].上海复旦大学.2009:15

[6]李兆友.技术创新论: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36

[7]乔瑞金.马克思技术哲学刚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79.

[8][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9][美]布莱恩·阿瑟.技术的本质[M].曹东溟,王健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208、210.

[10]王伯鲁.马克思技术思想刚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1.

[11]吴虹.技术政治哲学引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29.

[12][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