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初中历史教材中单元前言的有效使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1

再论初中历史教材中单元前言的有效使用

郭燕

郭燕新疆和硕县第二中学841200

新课改历史新教材不但在体例上有别于旧教材,在栏目设计上也可以说是独具匠心。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标准,设了“单元前言”、“一课导言”、“想一想”、“比一比”、“每课一得”、“活动建议”、“材料阅读”、“自我测评”等栏目。这些栏目或结合本课内容或依据学生的兴趣和接受知识的临界点,或与现实生活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利用得恰当,不但能发挥学科优势和作用,更能促进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与其它各地的历史教材相比,初中历史教科书的最大特点是以学习主题的形式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每一学习主题为一学习单元,每一学习单元又分若干课。学习主题的设立使每一个单元的中心内容更加明确。

关于单元前言的作用,在教材使用说明中是这样表述的:“每个单元前言都概要叙述了本单元所涉及的历史发展线索、历史发展趋势和需要深入思考的历史问题。此单元前言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先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装载历史知识的框架,以便学生以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分类、比较和概括,从而形成新的符合自己认识的新框架”。因此单元前言对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很重要,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

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这个单元前言,有的教师往往忽视它的存在,干脆弃置不用,使之成为花瓶摆设,使之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的教师往往只是叫学生泛泛地读一读,没有提出阅读时的一些具体要求,因此也不能发挥出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作用。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且在不同的情景中被重新建构,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交往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根据建构主义这一理论,单元前言设置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构这一单元知识结构的。

教师可以在学习每个单元前,拿出几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单元前言,了解本单元确立的主题是什么,围绕这一主题选取了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线索,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归纳明确,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画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关本单元知识的基本框架。

如九年级世界历史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这一单元,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本单元的基本背景:本单元主要讲述14-17世纪上半叶欧美国家的社会巨变,其核心是从传统的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主线是向近代社会的转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围绕这一主题,思考资产阶级在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作了那些准备?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产生了那些影响等等。学生通过阅读很自然归纳出这些重大事件分别是: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等。教师进一步明确此单元的重点是欧美国家如何通过思想解放、拓展市场积累资本、政权转移来初步完成社会转型的。

教师既可以在学习新单元之前使用单元前言,也可以在学习完本单元全部内容之后再使用,这主要看学生的知识水平、自学能力的高低。总之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般情况下,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略低一些,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较差,最好在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再引导学生回忆、归纳、总结,形成这一单元的知识结构,这样做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现在有的地区已经将对单元知识结构的认识纳入中考考试的范围之内。

如连云港市2007年中考历史试题第31题:

如果把“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和“《权利法案》”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走进近代社会

B、揭开殖民帷幕

C、开启民主进程

D、构建文化圣殿

2008年连云港市中考历史试题第9题:

“国会纵火案”、“白色方案”、“虎!虎!虎!”等体现的学习主题应该是

A、动荡与变革

B、世界走向战争

C、走向多极化格局

D、和平与发展

又如2008年江西中考试题:

王华同学创作了历史情景剧《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下面是开场白中的一句话,其中与主题不符的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B)美国结束了南北战争,进入资本主义高速发展阶段;(C)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竭力追赶列强的步伐;(D)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开始了全面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

总之,历史教科书的一些小栏目,处处体现教材编写者的独特用意,我们要将这些用足用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