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3

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夏巧丽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高校应用型本科学院的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决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肩负着为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重任。学校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将这一办学定位有效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每个具体环节中,在人才培养思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上如何体现“地方性”“应用性”和“复合型”更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紧扣“地方性、应用性、综合性”这一办学定位,开展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的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方案,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的关系,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地方院校的办学水平,加速土木工程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创新思维;教学体系

Abstract:Theorientationandtalenttrainingspecificationsofapplication-orientedundergraduatecolleg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determinethestatusandroleofpracticalteachingintalenttrainingprograms.Shoulderingtheresponsibilityofcultivatingqualifiedpersonnelforthe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oftheregion.Theschoolisdevelopingwitheachpassingday.Howwillthecollege-runningorientationeffectivelyimplementingtothecultivationoftalentsineachconcretelink,intalentscultivationidea,talenttrainingmode,curriculumsystemSettingsonhowtoembody"local""application"and"composite"becomesaproblemurgentlytobesolved.So,sticktothe"local,appliedandcomprehensive"school-runningorientation,carryoutcivilengineeringprofessionaltalenttrainingschemeandseriescurriculumreformresearchandpractice,exploretheoveralloptimizationofcurriculumsystem,correctlydealwithimpartingknowledge,cultivatingability,improvethequalit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hree,theimprovementofstudents'comprehensivequalityandinnovationability,toraisingthelevelofschool-runninginlo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toacceleratethedevelopmentofcivilengineeringeducationhasimportantpracticalsignificance.

Keywords:Appliedundergraduate;Innovativethinking;Teachingsystem

一、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是一门创建已久的普通应用型本科学科,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下降。自1999年扩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以来,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基本上成几何级数增长。名牌与重点院校属于提前录取院校或第一批录取院校,它们的生源质量一般不会因扩招而受到影响。影响最大的当数第二、第三或第四批录取的地方性院校,其生源质量因扩招而急剧下降。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提高导致的巨大就业压力。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土木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纷纷改制,减员增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了,使得受聘于设计单位的毕业生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为提高效益,均要求新进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很快上岗工作,而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往往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这两方面因素给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

(3)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尽合理带来的教学质量滑坡。地方性院校大多位于非中心城市,基本不占地域优势,很难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地方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其办学经费基本依靠地方财政,往往很难承受高层次人才引进所需的较高成本。这些不利因素造成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高水平教师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尽合理(主要以缺乏工程经验的应届硕士研究生为主),办学水平维持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以从书本到书本的方式应对日常教学),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4)转型初期缺乏工科办学经验引发的办学特色不突出。地方性院校大多是从原先以文、理科为主师范专科学校升本转型后发展起来的,相对而言,缺乏工科办学经验。针对工科专业的办学理念、管理思路、制度制定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带有明显的师范印记,工科办学特色积淀尚显不足。

二、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土木”专业的整合,突破了传统和狭隘的专业教育观念,对高等土建类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提出了更新要求,其主导思想是用“厚基础,宽口径”的“通才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浙江省内一些重点高校依靠其雄厚的办学实力和长期积淀的办学特色,率先将这一主导思想落实到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收到较好的效果。不少地方院校也仿照重点院校的做法,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规模修订和整合,并制定了一系列基于“地方性、应用性、复合型”定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从1999年开始实行。但是,地方院校由于受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培养方案中只有大土木的概念,而缺乏实施“大土木”的有效措施,实际的教学体系、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并不合理。从近7年的实施效果来看,许多地方院校培养的土木工程本科生,既缺乏重点院校毕业生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又不具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其直接或间接的结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面是地方院校为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而面临巨大压力,另一面却是一线施工单位为招不到技术过硬、综合素质优良的可用之才而犯愁,学校不知企业需要什么,企业也不知道学校在教什么。这种两难的尴尬处境迫使地方院校的土木工程教育者必须正视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模式的新要求,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其中教学内容优化与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高等院校培养人才主要是通过教学和实践环节来实现的。学科调整后,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就教学内容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课程之间相对封闭独立,内容重复,结构不合理。土木工程专业调整后,地方院校都基于“大土木”要求制定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从课程设置情况看,公共基础课比较容易实现,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存在的问题较多。长期以来,土木工程的主干课程过分强调各课程内容的完整性,缺乏课程间的相互渗透和衔接,缺少优化统筹,主干课程之间相互重复,课程庞大琐碎,教学效率低下。一方面教师抱怨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另一方面不同课重复讲授一样的内容。教师普遍注重各课程讲授的纵向深入,忽略了课程与课程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如钢材的机械性能在材料力学、建筑材料课中已经详细介绍过,并做过单向拉伸试验,在后续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课中又要重复讲解;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和收缩徐变性能在建筑材料课中也讲过,并做了试验,在混凝土结构课中又重复一次;土建类材料力学内容繁杂,方法繁琐,其许多内容在结构力学中仍要重新讲授,且方法较材料力学简洁的多;又如基于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原则,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基础工程等课程中仍需占用不少课时重复讲授。目前流行的许多大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其所谓的整合和重组,实际上只简单地把几个专业方向内容相叠加拼凑,缺少横向与纵向的贯通,使用效果不甚理想。

三、土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立的内容

具体的土木专业体系改革内容:(1)转变教育观念。不盲从一流与二流院校的做法,地方院校应以特色求生存;实现从“工程教育”到“工程训练”的转变;从以“教师、教室、课本为中心”到以“学生、实验室、机房、设计室、施工现场和各种成熟的应用技术(软件)为中心”的转变。(2)制定“三包围”式本科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基础够、口径宽、重实践、讲实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基础够”—在课程设置上,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专业理论知识以“突出重点、兼顾其它”为原则。地方院校学生基础课学习不必象重点院校那么深,但技术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应当比重点院校高;“口径宽”—在课程设置上拓宽专业基础课程,充分考虑各校所处的地域以及各校的学科优势,在高年级进一步加强专业方向的灵活性,从而增强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增强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重实践”—特别加强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地方院校培养的学生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生存、发展技能,必须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拥有一技之长。“讲实效”—在课程体系上,对现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改革:体现“新”与“精”,压缩经典理论知识教学,增加实用性新知识、新技术教学,在内容的安排上避免各门课之间的重复,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教学方法改革: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传授尽可能大的信息量,并有利于学生对传授内容的理解与吸收。传统的讲授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有机地结合,不可偏废。教材体系的改革:体现“创新、普适、精简”的原则,注重教材的使用效果。(4)强化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对原有课程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中存在的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等弊端进行实质性改革。学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1个学期+2个假期),在这些土木工程类的企业既可以进行真刀真枪演练,还可以进行“顶岗”实践,真正达到了增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其二,由“双师’和土木工程建设单位的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这种教师和工程师联合指导实践教学的举措,能显著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根据学院的管理制度建立系及教研室有关的实践教学管理组织,并根据学院的规章制度,制定可操作的实施细则,从组织和制度上得到保证。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通过院系两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组织进行监控与评价,保证其监控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一支以双师型教师为骨干的、专兼职结合、具有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学队伍。切实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及经费保证,并聘请来自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充实实践教师队伍,按上述实践教学模式体系对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具体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验证了此模式体系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总结

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学习、课程设计等)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目标实际上是实践教学应达到的标准。

参考文献

[1]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15.2

[2]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15第4期

[3]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15第4期

[4]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第10期

[5]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