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波山东省平度市云山镇大宋戈庄小学26674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任何入门的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种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推动、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力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学生初进课堂,往往人进教室,心里还想着课间的趣事,仅仅采用一般的组织教学手段,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而引思入趣就能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如在教分数基本性质一课时,我采用了电教激趣法,边讲故事边演示。先出示猴妈妈和三个猴子的投影片,老师讲:“一天猴妈妈得到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把三个饼分别分给三个猴子,让第一只猴子取饼的1/3,让第二只猴子取饼的2/6,让第三只取饼的3/9。猴妈妈话音刚落,三只猴子瞪着眼睛,看着妈妈,妈妈从不偏心,今天怎么了。猴妈妈看透了孩子们的心思说:‘难道妈妈分的不公吗?’请你们好好想一想,(三只猴子为想状)下面让我们替猴子想想,结果如何?”这时,大家纷纷议论,有的认为妈妈确实有偏向,有的认为一样多。究竟是什么问题呢?产生了悬念,使学生全神贯注的急于要求老师帮助解开这个谜。我边演示旋转投影片,让三只猴子所得的饼摞在一起,让他们观察,便得出同样多的结论,从而导出今天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创设探索性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姜立辉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姜雪坤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三、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情境,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能不断的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