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生物;学生;主体作用
主体是认识与实践活动的承担者、体现者。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突出地表现为具有主动选择、能动适应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有积极创新精神等方面。而作为生命科学重要的基础教育的中学生物课,因生命科学及技术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其知识更新速度快,更需要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很多教师的教学工作没有完全摆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以知识再现能力为终极目标的教学体系1。很少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从而导致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
如何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以下笔者将结合自己从事生物微格教学教育工作,多次带学生进入中学课堂听课及本人中学生物教育的经历,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贯穿启发式教学原则,调动学生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2。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乐学的境地,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设置了情景,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才会乐于学习知识。比如在设计倒入技能时,有位教师在教《青春期教育》这一课时,就采用情景导入。她用多媒体展示出两张分别为知名男、女明星的照片,问学生是否认识他们,学生对明星都很熟悉也很感兴趣,情致高涨,都说“认识”;之后该老师再进一步问“图片上他们有什么不同,你们又是怎样区分他们的性别的?”学生的讨论马上卷起一股热潮,课堂将学生溶为一体。
2.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电视和多媒体等,能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知背景,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二、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在生物课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怀疑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不放心将课堂教给学生。特别是在实验课,担心学生不懂做或者做不好。而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问题应该由学生发现,知识应该由学生去探讨与重现,所以教师应该放心让学生去操纵课堂。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主体地位、主体意识获得发展的有效动力就是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其主动、自觉学习的能力,以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和开发自身发展潜能的能力。为达到这个目标,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既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把知识的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没能让学生去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笔者记得一次带学生出去听一位普通高中教师的课,她采用多媒体上课,几乎整节课都是她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讲和不停地演示,很少提出问题,导致整个课堂气氛很沉闷,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几乎都是低着头看自己的书,毫无兴趣。对此,我们必须将教学变为一个过程,让学生去参与这个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成为研究者,去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增强他们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豪感。
2.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师要通过讨论问题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去探索。探究可以采用学生分组学习,组间讨论并互相评价,组间质疑并解答的方式进行。一位初二的女教师在《安全用药》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很多学生活动的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与探究问题。她安排的其中一个活动是“设计旅行小药箱”,她将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探究,然后下达一定任务:各小组自己选择去一个地方旅行,根据各自旅行地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个小药箱。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是给出一个大致的方向,引导学生沿着这个方向选择各种途径获取知识。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各自的思维,发挥积极主动性,而且也培养了合作的精神。
3.变重知识掌握为重能力的提高。教学要发展学生潜能,使学生掌握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以此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包括:①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教育是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一步搜集课本外的图文资料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②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学生在探索问题之前,应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并使学生能以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当中。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中最具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是推动个体顺应环境、开拓潜力,走向成功的潜能。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育的必然要求。④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设计的能力。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科学的本质特点是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其中最具生命力的价值是“发现”,所以实验是科学的基础。
三、提升教师素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教学是互动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能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必须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文化知识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一定的组织教材和教学的能力、较好的教学科研和教改的素质等,也只有经过教育思想革命和自身素质再塑造的教师,才能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确立提供根本保证。
2.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指导下的主体。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际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案也很多。所以,对于“在中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适时适当的采取解决方案。不管采取何种方案,我们的目标一定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成长和发展的主人。所以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各种不同类型的有助于开展研讨式、群体互动式、交往式的教学模式、手段、形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顺应时代培养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茜.对中学生物教学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几点做法[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3
[2]吕秋芳.学生主体地位辩证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3:2~5
[3]余文森.新课程生物教与学.新课程教师必读丛书.2005,3:66~86
[4]韩福.论学生主体地位及其现实意义[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