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江苏省扬州市东关小学
【摘要】本文客观分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依据其心理特征,提出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模式的论点。接着就什么是情境教学模式展开论述,并分析了体育教学中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最后作者就实施情境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心理特点情境教学模式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147-02
有的教师认为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比较难上,理由是学生年龄小,体育课的要求一点都不懂,不上规矩,上课乱糟糟的。但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其实还是比较好上的,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年纪小,看起来好像什么都不懂,但教师你要洞悉他们的心理特点,吸引他、引导他了解并遵守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利用情境化的教学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让体育课充满欢歌笑语。
一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
作为体育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首先你要对所教班级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特点有清晰的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具有好动的天性。他们把体育学习看成“玩”,只要能活动就感到满心欢喜。该年龄段的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以直接兴趣为主,诸如游戏、跑步等动作简单、富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对专门的动作不感兴趣,对自己喜欢的内容全身心投入。他们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对教师表现出高度的信任和依赖感,喜欢与教师共同活动。情境教学可以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于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
二什么是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生动直观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动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启发性、虚构性、趣味性。它是一种适应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于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学生认识和情感变化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
三体育教学中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境”是教学环境,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包括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如教室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卫生、绿化以及教师的技能技巧和责任心等。
教学情境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体育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因此笔者根据体育学科情境创设的出发点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1.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
比如在障碍跑“森林运动会中”、跳跃“小青蛙学本领”中,就是借助了动物头饰、栏架、体操凳、山羊等器材,并且赋予这些实物特别的形象化的含义和一定的故事情节,从而创设了情境化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借助动作或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以姿态助语言,强调动作的形象性。比如说在游戏“学动物走”中,先让学生自由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或活动情况,再组织学生表演,看谁学的像,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完全被调动,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3.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波动较大,如果教师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来进行调控,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打消完成动作的恐惧心理,营造和谐的情境氛围,使学生能以苦为乐,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后身心愉悦的快乐,无疑是达到了体育的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吝啬表扬赞赏之语、鼓动激励之词,尽管学生动作并不优美,完成的质量可能也不怎么样,但我们应先找闪光点加以赞赏,再进一步提出要求。比如说:“哎呀!你的动作已经进步很多了,老师相信你一定花了不少时间练习,如果你把手臂再伸直一点,动作就更好看了”。通过激励性语言的运用,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南京的魏伟老师总结出一套激励性的语言,在体育教学中广泛运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借助音乐创设的教学情境
合理地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比如在准备活动时,一般采用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主体活动中一般采用适合主题内容的音乐来创设情境,曲调大多欢快、明亮。放松部分则采用舒缓优雅的音乐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当然,有时创设的情境并不是单一的,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创设情境,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四体育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中创设了“以寓练于趣、寓导于行、寓练于思”为基本结构,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体的情境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寓练于趣
有趣的活动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成为他们最初学习、锻炼的动力。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教学过程的情趣化,以具体的情节和活泼的形式作为诱发上课兴趣的引线,使学生乐于学习。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立正、稍息”这些单调的动作时,在让学生初步知道动作方法后,就不再反复进行口令演练,而是让学生做一个“捉不会立正、稍息的兔子”的游戏。请一位同学扮演“大灰狼”,游戏中谁也不甘心被捉住,于是便都认真地做“会立正、会稍息的兔子”。这时教师进一步鼓励和纠正,“这只小兔子的立正姿势非常好!”“嘿!那只小兔子很精神”……学生在忘情的练习中,积极而主动,紧张而愉快,动作质量不断改进提高。这样的练习方法,即使反复次数再多,学生也会乐此不疲。总而言之就是以故事的情节和游戏的形式,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既作为陶冶心理的手段,又作为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发展身体活动能力、素质的“载体”以达到身心并育的目的。
2.寓导于行
小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心理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低年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愉快的体验中加深和发展的。比如在进行“持轻物掷远”教学时,在准备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纸飞机拿出来,自由练习掷纸飞机,看哪个同学的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接着再做“抡捶打钎”的模仿操。用“低姿打钎”诱发向前,向下挥臂的动力;“高姿抡锤”以加大上体后仰,大臂向上向后的摆幅。这种由诱导性游戏到模仿操,描摹了教材基本动作环节,掌握简单过程的练习方式,比直接语言讲授效果要好得多。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要从模仿为先导,而是根据具体的教材而定。
3.寓练于思
《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上课时强调手脑并用,既动脑,又动手,想想练练,练练想想。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机械式”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教师在做了2~3遍示范动作后,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练练想想,说练结合,自己喊节拍自己做动作。于是便出现了“散点式”的“练中想”、“想中练”的独立练习场面。这时的队形可能是散乱的,但学生的思维是急切而有序的。实践证明,那种一开始就让学生按照统一口令集体同步练习的“一刀切”方式,不仅不会取得“一刀切”的效果,还有可能让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形成心理干扰,使他们跟不上,而产生压抑厌学的心理。
请学生示范及随后的评价,是体育课常见的教学手段。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动作目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同时对表演者也是鼓励。从儿童意识发展特点看,认识别人总是在认识自己之前,学会评价他人,又比学会评价自己在先。因此以他人为“镜”,是学会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基本途径。通过观察、评价他人的动作,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4.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中心
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不是一句空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练时间的增长,既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人的全面发展规律的要求。从教育学的观点看,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决不能离开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因为:1.必要的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自理能力。2.必要的自主时间和空间能使学生在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中选择最适宜的发展方面,形成独立个性。比如在广播操教学中,教师在完成讲解示范并集体练习几次之后,就可以完全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自主练习。因为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对于集体练习中跟不上的学生,这时可以留给他们缓冲接受的空间,通过和同伴或好友组成学习小组,通过互帮互学,可以使他们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并能逐渐熟悉并掌握广播操动作,而且这种组织形式学生也非常乐于接受,这要比教师反复地进行集中练习效果要好得多。当然,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教师不管不问了,而是在分组之前教师要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完成,而且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巡回指导。
以上这两点都是我国学生目前最欠缺的。我们建立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中心的情境教学模式,就是突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教学模式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库”,一个好的教师不可能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刻苦钻研,锐意进取,不断完善和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良田.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体育卷之“我的低年级体育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4]颜军.体育心理学论稿[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