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学习科学从学习中发展个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从生活中学习科学从学习中发展个性

林银珍

林银珍(富阳市富春中学,浙江杭州31140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必须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科学,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科学。学习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科学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在自主探究中学,这符合人的自然属性,迎合了学生群体的最佳生活状态。

一、对从生活中学习和发展学生个性两者关系的认识

从生活中学习包括学习内容上的生活渗透、学习空间上的生活拓展、学习时间上的生活延伸和形式上贴近生活。尊重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属性,变革学习方式。这是对学生现实生活的一种尊重,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作了很好的衔接。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科学,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科学,走进生活,走向发展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而学生发展是教学的根本,所以教师必须从教学方式入手,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从生活中学习科学,从学习中发展个性的教学策略

1.学习内容上的生活渗透,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是科学知识的源泉,丰富多彩的世界是教材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新的课程观也是从生活世界的广度与深度,提出了生命载体课程资源和非生命载体课程资源,只有当这两种课程资源融会贯通,神物交融之时,新课程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创设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前提。由于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有的与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原有知识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和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学习空间上的生活拓展,体验做科学家的感觉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过,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其中参与是学习的最高层次,也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学校“整合教育”理论上分析,学生的学习空间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而应该是实验室、生物园、工厂等区域。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空间上的拓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构建学生发展的文化背景和智力背景,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对科学的学习有了新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内涵深刻的系列活动,如科学艺术节、小制作展示节、专家讲座、小记者活动等,从操作层面上丰富了科学的内容。现实生活离不开食物保鲜、膳食的科学制作、饮食保健等日常问题。科学教学要从生活应用出发,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获得新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石灰水”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石灰水能够保鲜鸡蛋呢?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阅读课本、课外查找资料、布置学生课外仔细观察鸡蛋外壳。学生发现:鸡蛋壳表面看似严密,其实蛋壳上有无数小孔,蛋里细胞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刚一露出小孔,就和石灰水里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封死小孔,使蛋壳表面密不透气,外面的细菌钻不进去,使鸡蛋得以保鲜。

3.学习时间上的生活延伸,体验科学探究

新课程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这就是说,初中科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布置一些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又有助能力培养的探究性作业,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学习科学能力都得到展示。如学习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后,笔者布置了这样有层次的三道探究性作业:

①教室里令人心烦的噪声有哪些?来源在哪里?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这些噪声?

②向交警同志了解,城市中控制噪声的方法有哪些?

③如果有兴趣,可以通过上网,查看图书资料了解噪声。

4.学习形式上的生活贴近,体验合作互助

学会合作已经成为21世纪新型人才的必需要求。合作是情感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因此,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

例如教学完《透镜》后,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研究人的眼睛。

①通过查阅资料,认清眼睛的结构及视力的成因。

②通过访谈及查资料了解近视眼的危害。

③做问卷调查统计本校近视眼的发病率。

④采访近视眼学生,得出导致近视眼的主要原因。

⑤查资料得出预防和矫正近视的有效措施。

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分工合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形成学习的动力。

5.学习特征上的个性展示,体验自主学习

培养自主创新意识是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建立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基础之上。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共进、互动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当然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有不完全相同的意见。教师对于不完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做法,做到不轻易否定,而能够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深入地讨论,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保留个人意见,以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甜头。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还要关注个体能力的培养,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评判设计方案的对错,实验操作上的可行性,以防学生在做实验时走入操作的误区。如把土壤将到一个塑料袋里,放在太阳下晒,如果有小水滴出现在袋壁上,就说明有水;在土壤中加些无水硫酸铜,若变蓝说明有水。这些方案,都是教师预期没想到的,正是由于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思想碰撞,思维互补,课堂智慧得以生成。教师也能及时把握学生实验中的亮点和生成点,使课堂“鲜活”起来。通过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专长与个性,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

6.学习结论上的个性展现,体验自我评价

现实的评价中,教师习惯于评价学生,很少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而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每一个学生学会在群体中正确评价自己,尤其是进入青春发育期学生的特点之一是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应让学生开展自评、互评,提倡评价主体和方式多样化。而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完善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习过程富有个性化。同时,教师应该帮助失败的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帮助其正确的归因,鼓励学生,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