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徐兆鹏

徐兆鹏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洪兰中学266736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主动且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因素,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提问的艺术,是数学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恰当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提问的方式有:激趣性提问,迁移性提问,铺垫性提问,发散性提问,激疑性提问。例如,平行线的定义学生不难理解,学生也提不出什么问题,教师可反过来问学生:“为什么要限定在同一平面内呢?”学生的思维就会向空间扩展,搜寻或想象出反例,从而加强空间观念和对平行线的理解,采取的是激疑性提问。

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为了降低思维难度,并给学生解决问题指出方向,可以铺垫性地提问,道出转化的途径或指向。如讲梯形中位线定理时可先提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当提出梯形中位线定理后再问:“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中能得到什么启迪?”这样一来,怎样引辅助线的难点就很容易被突破。在提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后即可问:“梯形的中位线又有什么性质呢?”问题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学生急于探究奥秘的好奇和好胜心理的涟漪。问题也同时隐含着与三角形中位线的类比,引起联想或猜测——1.与底边有关;2.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这类问题如放开让学生探索,课堂将呈现勃勃生机。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探究性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得到发展。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探究情境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外在的物质材料,展示内在的思维过程,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还应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学生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促进数学知识结构向学生认识结构的转化,既要创设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要创设与当前问题有关并能使学生回味思考的问题。

三、在教学过程中同时注重教学评价

传统教育过程是“课程→教学→评价”的流程,教学就是教学,评价就是评价,二者是完全分离的,课堂教学就是传授新知识过程,而评价要在课后、期中、期末单独组织、实施。现代数学教育评价理念认为:评价与教学是一体的,它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主要靠课堂观察来完成,即自然情境中,评价者在事件发生的当时,随时捕捉各种教学现象。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的教育评价应该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过程,要实现以下几个目的:首先是能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其次是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第三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认识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方法等学习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第四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学习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五是能及时了解教师本身在知识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的表现,随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这样说,适当及时的数学教育评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开拓思维、勇于拼搏、敢于创新,形成乐观健康向上的学习观,这也就是教学评价的价值所在。

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正确思维

在学生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过程的多样性和多面性,是一种随机而行的思维。它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条件,表现为对问题能够迅速、全面、正确地做出判断,从而灵活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在数学教学中,讲了一种类型的题目以后,教师往往喜欢用大量的同类型的题目给学生练习。这对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来说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样做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因为在这样的练习中用的是同一思路、同一解法,解决的是同一类问题,这就容易产生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或思维框架,造成心理上的思维定势。这对我们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绷紧克服学生思维定势这根弦,必须经常在概念、法则、思路等方面做一些变式或变形的练习,做一些类比和对比的训练,以消除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应贯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立足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着眼于对教材内容的艺术化处理,而这些教学基本功正是有待于我们不断总结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