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成军(河南影视集团,河南郑州450001)
中图分类号:J9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347-02
一、我国电影产业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电影产业是指以电影制作为核心通过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放映以及电影音像产品、电影衍生品的生产流通,电影院和放映场所的建设等相关产业经济形态的统称。
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肇始于1993年,1993年1月,国家出台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我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大幕开启。电影体制逐步打破了“统购统销”的配额制生产、发行模式,国有制片单位相继开始了转企改制,企业化市场主体开始建立。为推进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广电总局创新管理模式,特别批准上影、长影、西影、潇湘、峨眉、珠影等国有电影集团开办电影频道,使其实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尽管这一期间的改革和产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化概念,也没有提出“电影产业化”这一清晰的理论定义,但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成果逐步显现,市场竞争机制和理念在电影产业中成为主流。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鲜明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家“十五”规划第一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为电影的产业化发展确立了政策依据。2003年,为加强内地与港台电影的合作与交流,国家出台了CEPA协议,将港产片列入国产片范畴,极大地调动了内地和港台电影人的投资热情和创作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国产影片的创作生产。同年,国家广电总局相继发布了《电影剧本(梗概)立项、审查暂行规定》、《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等四部法规,在融资、制片、审查、发行、放映等环节中,制定了拓宽融资领域、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活流通机制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加速了电影产业的发展步伐。
二、河南影视集团发展概况
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本身就是电影产业化发展和产业化改革的产物。集团是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以河南电影制片厂为基础,以业务、技术和资产为纽带,联合省广电局所属的黄河音像出版社、省广播电视服务公司、省广电传媒印务有限公司、省广电局供片中心、省音像资料馆等单位组建而成的国有独资影视生产企业。她的成立,是河南省广电系统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做强做大广电内容产业的重大举措,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广电总局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集团于2006年1月21日揭牌以来,在国家广电总局、河南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整合资源,转变机制,创新发展,影视精品工程建设硕果累累、好戏连台,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取得了不俗业绩,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等国家和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徐光春书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曾亲临集团视察,调研。
为打造河南本土影视品牌,集团逐渐形成了持续稳定、良性循环的投入产出机制。集团按照党中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改革体制机制,转变经营方式,开拓题材品种,逐步做大做强,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影视产业,真正使影视产业成为河南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支撑。
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对集团发展的推动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指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在实现了量的渐进积累之后,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和改变,实现了质的突变飞跃,这一交替演进过程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继承和创新过程。
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要从管理目标、融资内容、资本结构、风险管理方法、财务分析以及分配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必须转变理财观念,提高财务人员创新能力,并借鉴国际经验以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研究。
国有电影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与全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产业化改革息息相关,也与企业自身的产业化发展进程密不可分。通过几年来的工作,河南影视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科学、规范、精细、高效的喜人态势。
任何一个阶段的财务管理的进步都是与企业当时所处的环境背景相联系的,都是为了满足在特定的背景下企业特定的需要。如果企业进入了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有了这样一种特定的创新的需求,企业就可以遵循这个演变的规律,找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路径。河南影视集团作为大型国有文化宣传企业,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也肩负着捍卫意识形态安全、提升国家软实力,为人民贡献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的重任。因此,影视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之处,这是由企业的特殊属性决定的,而财务管理工作针对这些特殊之处的创新,又反过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下面,作者就从电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创新办法入手,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收益与风险并存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举世瞩目。10年前,中国的有效银幕数量为1000块,票房在8亿到9亿元。2010年,100亿票房收入将毫无悬念地实现,而银幕数量也将在2010年底突破6000块。票房年均超过30%的增长速度,让中国电影产业成为投资热门产业。作者认为,大量热钱涌入电影产业,原因有三,其一是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民营资本加入振兴电影的行列;其二就是中国电影票房的持续迅速增长,令许多投资人对电影票房充满信心;其三,众多民间资本在寻找出口,电影以其独有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成为最好的选择之一。以河南影视集团作为主投方和第一出品方的主流商业大片《叶问2:宗师传奇》为例,该片的全球成本是6000万、国内成本是3000万,票房拿到了2.38亿,是目前国内最赚钱的电影之一。
同时也必须看到,电影依然是风险最高的文化产业投资项目之一。按照惯例,一部电影的全部票房中,55%左右的票房收入归影院分账,另一半由投资方、发行方和院线分成,其中,投资方通常拿20%,发行方拿8%到15%,院线则能获得7%到10%的收入。一部影片要保本,票房需要达到投资成本的2.5到3倍。这在如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断高涨的票房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但是2010年6月上映的众多小成本电影中只有《人在囧途》和《异度公寓》是全身而退的,在今年上半年上映的电影中也仅有四分之一的国产影片是赚钱的。
因此,电影投资的风险与回报并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损失。一部影片的盈利与否绝不能只看阵容、投资,《十月围城》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大,票房也高达2.9亿元,但由于成本高达1.5亿元,最终处于亏损状态。而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与《十月围城》同期上映,虽然票房为2.5亿元,但由于其成本仅有3000万元,所以《三枪》盈利甚巨。这样的产业特点,决定了电影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从“性价比”的角度出发,全方位地考量影片的投资与产出规模,从而进行准确的财务判断。
2.未雨绸缪是电影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功
影片回笼资金周期长、程序繁多。一部电影从策划、创作、拍摄到后期制作,取得公映许可证,发行放映,到最终取得票房收入,周期短则一年,长则数年。而且回笼资金需要与发行方、院线方、影院方共同完成分账,程序较为繁琐。
同时,一部电影的筹备和选题工作,往往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很多好的选题都是偶然之间发现并逐步做大的,而且电影项目的运作对资金的依赖性非常大,充足的资金保障是圆满完成一部电影的基本。电影界流行一个共识,成功的电影必须具备“本(剧本)、人(主创人员、合作方)、钱(资金)”这三要素,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曾经在媒体引起轰动的国产3D大片《大闹天宫》的几起几落,就是因为资金链的断裂造成的。
因此,这样的产业特点决定了电影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做到未雨绸缪。以电影《叶问2:宗师传奇》为例,我们河南影视集团从2009年5月份发现这一选题,经过一个月的市场分析和调查,确定了成为该片的内地主投方这一重大决策,与香港合作方签订了合同,但随之而来的是要在5个工作日内筹集900万第一笔资金。此前集团并没有此项资金预算。在短短几天内,集团财务部门想方设法,硬是从各方面筹措出了这笔巨款,足额按时打到了共同帐户上,确保了影片的顺利运作。而从2009年5月份开始,集团陆续投资1000余万元到该片中,这些成本到2010年9月份才能陆续回笼。这就要求我们财务部门必须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中对该片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在这笔资金没有回笼的情况下保证集团的正常运转和其它电影、电视剧项目的顺利开展。
3.精细化管理是电影财务管理的立足点
电影创作团队是剧组,而剧组是一个临时组成、完成任务后就解散的非常设团队,管理不善的剧组往往账目混乱、弊端很多,对影片质量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河南影视集团的前身河南电影制片厂是一个拥有50多年历史的国有电影老厂,虽然积累了丰富的制片、财务工作经验,但也沿袭了不少计划经济时代的落后思维和做法。河南影视集团成立后,我们在财务工作上提出“每个剧组有会计,每个剧组有管理”这一创新性的口号,在河南影视集团每年出品的20部电影、电视剧中,我们每个剧组都派出了专门的会计协助制片人和制片主任进行财务监管工作,从支出这一源头上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在电影界流传一种说法,制片费剩下100万元,等于票房多出了300万元。实践证明,我们集团这一做法完全符合现代理念的电影制片管理工作,既保证了集团的影片作品质量,也保证了集团的投资安全。
作者在电影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工作时间只有短短几年,但在这短短几年中,亲身体验到了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以及对电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高要求、高标准。中国电影产业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国有电影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一切从企业实际出发,按照艺术规律和财务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够推动河南电影产业早日实现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