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新太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社会文化环境与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仅使我国社会充满了发展的活力;同时由于观念的分歧也使社会的矛盾不断加剧。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假冒伪劣、欺诈活动等现象层出不穷,一些领域出现了一些道德缺失现象,如何改变人们的道德思想混乱、道德行为的无序状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从西方发达国家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提出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建立科学的道德评价机制,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建设一个公平、正义、和谐、幸福的社会。
关键词:学校道德教育;发展;道德教育环境;核心价值观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社会文化环境与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仅使我国社会充满了发展的活力;同时由于观念的分歧也使社会的矛盾不断加剧。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假冒伪劣、欺诈活动等现象层出不穷,一些领域出现了一些道德缺失现象,如“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张悟本现象”、“双汇瘦肉精事件”、“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老人摔倒,群众围观现象”、“房地产商的道德问题”等。如何改变人们的道德思想混乱、道德行为的无序状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从西方发达国家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谈一些浅显的认识,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衰落
18世纪中叶以前,西方学校道德教育是以宗教教育为基础,这一时期,学校大都是由教会控制,重视以拯救灵魂和培养良好行为为目的宗教教育,并把它看作为国家道德教育、伦理原则和价值取向的基础。自19世纪后叶起,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殖民地掠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世界范围的人口流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价值观、道德观、宗教观的深刻变化,同时,自然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尤其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等生物学和物理学的重大发现,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水平,从而对长期禁固人们思想的宗教及其道德观产生了怀疑、批评和否定。
当时进步教育思想家的代表杜威认为,社会上根本不存在一种绝对的道德真理,任何道德都必须服从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社会利益为标准,学校应该教给学生那些能促进人类福利的价值观,而不是某种固定的观念和习惯;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批评性探究能力,而不是机械的品格训练;教育的道德功能不是给学生特殊的道德规则,也不是向他们提供“良好的”行为榜样,而是通过发展他们的理智来实现的,理智教育本身即是道德教育。
进入20世纪后,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兴起、扩大,人口迅速增加,社会流动越来越频繁。在这种迅速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观念和道德价值观念随之发生变化,原有的宗教教条、宗教道德价值、道德规范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之间产生了矛盾。而解决上述矛盾的新的道德价值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学校道德教育也因此逐渐走向衰弱。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学校道德教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道德教育学说和理论陷入“荒凉的时代”。由于受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震憾,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朝野认识到国家面临着科技教育的危机,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国家如果想在经济和军事的前沿与苏联展开有力的竞争,学校就应该在像道德教育这样的‘软’领域中少花些时间,而在学术性主题上多花些时间。民主更多的是依靠国家产品的多少和核弹头的数量,而不是个人的道德自律”,美国制定了《国家教育法》,把数学、外语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而道德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由此导致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而精神面貌却在走下坡路,道德堕落的现象日益增加,尤其是学校道德教育更是每况愈下。据美国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大多数学生入学的主要动机是赚钱发财,扬名天下,而为社会贡献者则寥寥无几。
二、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复兴
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今,为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繁荣和发展时期。6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出现了大量涉及道德的社会问题。这一时期,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出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由民权运动、女权运动、越战问题、环境问题、少数民族叛乱等引起的社会动荡;二是出现了如贿赂、吸毒、性解放、同性恋、贫困、堕胎等尖锐的社会难题,这都向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有人把社会秩序的紊乱归于学校没有帮助青年人承担社会责任,只知道让学生熟悉机械的科学程序而不懂得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等等。在这种背景下,有关部门开始意识到道德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呼吁社会尤其是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短短的十年里,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就涌现出大批道德教育理论家及其学说,诸如英国道德哲学家威尔逊,道德心理学家威廉斯,社会学家舒格曼等。在美国除了价值澄清学派和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认知发展理论最负盛名外,还出现了斯克里文的认知方法,纽曼的社会行动模式,夏弗的理论建构模式,库姆斯等的价值分析模式等,道德教育领域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在教育改革中把德育改革提高到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高度来认识。1990年2月,美国通过了布什总统签署的《关于全美教育目标的报告》,明确要求全美“所有学生都要参与提高和显示良好公民意识,社区服务和责任心的活动”,“美国的每所学校都要实现无毒品、无暴力,并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有纪律的井然环境”。先后制定了“品德计分计划”和“华盛顿品德教育伙伴计划”。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于1988年在其发表的教改报告中指出,“能否培养出在道德情操和创造力方面都是足以承担起21世纪的日本的年轻一代,将决定未来的命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英国建立“社会道德委员会”和“社会道德教育中心”等专门机构,进行道德教育的调查研究工作,并研制学校道德教育计划。瑞典,1978年建立了一个学校道德标准的形成与传授研究小组,研究学校如何“传递人类关系基本标准”。
各发达国家纷纷在大学建立道德教育研究机构和道德教育实验室。伦理道德成为各大学本科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行政管理学院设置行政伦理学,讨论政治界的丑闻及其涉及的道德价值观;在商学院设置商业伦理学,讨论商业活动中的欺诈问题;在医学院中设置医学伦理学,讨论诸如安乐死、堕胎、试管婴儿和用病人进行医学试验等问题;在新闻学院中设置新闻伦理学,讨论新闻中虚假报道问题;在法学院设置法律伦理学,讨论如水门事件等法律道德问题。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全民的道德水准,减少了不良道德行为的发生。
三、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从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当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接近于美国20世纪初状况,社会问题则相似于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情况,人们的道德思想处在一个混乱时期,道德水平在不断下降,我们应吸取发达国家教训,借鉴其已有经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适时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1.加强学校道德教育
我们要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我国新时期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合理的学校道德教育层次体系。制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体系。根据不同年龄及层次的认知模式、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教育目标体系。改变当前“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教育倒置状况。
探索符合现代现代社会发展的道德教育模式。传统的道德教育采用道德说教和榜样教育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价值认同,反而会引起学生对道德教育的怀疑,例如学校教师依据教育大纲传授到现在一套固有的道德价值观,但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看到的却是另一套不同的价值观,要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各学科的教学中都要突出培养学生诚实、有责任心和守信用等优秀品格。推行道德情景的模拟教学,注重道德实践活动。
建立科学的道德评价机制。目前许多学校将道德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应试教育和科学教育,把道德教育像传授知识一样给学生导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差,学生的知、情、行容易脱节等问题。应当建立考试考查、舆论评价、行为观察等相结合的综合的科学评价体系。为受教育者乃至社会成员建立诚信档案,通过这种评价,不仅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而且可以进一步带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
提高教师道德教育质量和水平。建立道德教育基金,开办短期培训班,以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水平。建立道德教育实验室,提高道德教育理论水平。
2.优化道德教育环境
道德教育环境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只有这三个方面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对个人的道德素养的养成产生有利影响。现代社会,电视、电影、报刊、书籍、网络等各种传媒给青少年提供了多样的信息和选择,也使他们处于前所未有的价值观混乱之中,要切实加强社会教育,规范网络、电视等传媒行为,使“社会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文件中。
3.构建一个有核心价值观的美德社会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核心价值观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在一个高速变迁的社会,价值观是不断变化的。大部分价值观变迁只会让一部分人“不大适应”,却不会引发社会动荡,但核心价值观的迷失则会引发社会的紊乱。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的利益为标准,在全社会实现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当前我们不但要在在学校培养学生正直、善良、诚实、守信、尊重、爱国主义等优良品质,而且应在全社会推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如广东试点中小学女生的女性教育等。大力宣传道德楷模的高尚精神,构筑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长城”,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一个公平、正义、和谐、幸福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杨韶刚.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新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杜威.哲学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汪新太,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骨干教师,市地理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员。全国优秀中学地理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
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
邮政编码:3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