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 1

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张洪升

张洪升(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医院辽宁岫岩1143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111-01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继发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有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等造成局部心肌血流量下降,缺血、缺氧加重导致心绞痛发作[1]。血小板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十分重要。我院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于2008年5月~201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均符合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3.2±5.6)岁。病程:1周~15年,平均9.6年。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等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等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d,连续服用14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

1.4疗效评定

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静息心电图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静息心电图ST段回升≥0.5mv;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静息心电图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统计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见表1。

表1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例数心绞痛发作次数(周)心绞痛持续时间(分钟)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405.8±2.41.2±0.614.2±5.44.6±2.8

对照组406.1±2.22.1±1.413.4±5.16.3±3.0

注:两组疗效对比,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静息心电图ST段回升情况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静息心电图ST段回升情况比较

例数ST段正常ST段回升>0.05mvST段无变化

治疗组402686

对照组402109

注:两组疗效对比,P<0.05。

2.3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消化道症状2例,牙龈出血1例;对照组出现消化道症状1例,停药后均恢复正常。

3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为此类疾病的首要问题。新型噻吩吡啶衍生物氯吡格雷是迄今最强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ADP与其血小板受体的结合,防止ADP介导的糖蛋白IIb/IIIa受体活化和继发的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IIb/IIIa受体结合。氯吡格雷还能阻断其他激动剂通过释放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2]。本结果显示,不稳定性心绞痛在口服阿司匹林治疗上加用氯吡格雷可进一步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2.

[2]CAPRIESteeringCommittee.Arandomised,blinded,trialofclopidogrelversusaspirininpatientsatriskofischaemicevents(CAPRIE)[J].Lancet,1996,348:1329-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