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儿童医院影像科山西太原030013)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婴幼儿MRI、CT检查水合氯醛灌肠制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MRI、CT检查的128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采用水合氯醛灌肠的制动效果。结果:注入后婴幼儿的总有效率和平均检查时间均显著优于注入前,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水合氯醛对进行MRI、CT检查的婴幼儿进行灌肠的制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影像学检查中使用。
【关键词】婴幼儿;MRI;CT;水合氯醛;灌肠制动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046-02
在进行MRI、CT检查时,由于婴幼儿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力较弱、好动,往往造成检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者是出现漏诊[1]。本次在婴幼儿进行MRI和CT检查中采用水合氯醛灌肠进行制动,以下是详细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MRI、CT检查的128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采用水合氯醛灌肠的制动效果。婴幼儿中男性有78例(60.9%),女性50例(39.1%),年龄在3d~5岁,平均年龄为(1.6±0.5)岁,在家长的同意下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调查,所有婴幼儿对本次使用药物没有禁忌症。
1.2方法
检查前30min给患者肛门插入一次性导尿管3~5cm,然后将5%水合氯醛(剂量为50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g/次)用一次性注射器经导尿管注入直肠内以达到灌肠的效果。
1.3评价指标
采用水合氯醛进行灌肠制动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儿入睡,可以顺利完成检查工作,检查图像清晰无运动伪影;有效:患儿嗜睡,可以完成检查工作,存在极少躁动,部分图像有轻微的运动伪影,但是对诊断没有任何影响;无效:患儿情绪烦躁好动,不能配合检查工作的顺利完成。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记录婴幼儿的检查时间(从检查开始直到检查结束)。观察两组婴幼儿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选用检验方式为t,采用百分数(%)来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选用检验方式为χ2,若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则P<0.05。
2.结果
2.1注入水合氯醛前后的临床疗效
注入前,婴幼儿显效率32.0%,有效率为50.0%,无效率为18.0%,总有效率为82.0%,但是相比于注入后婴幼儿的显效率67.2%,有效率32.8%,无效率为0.0%,总有效率为100.0来说明显较低,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
2.2注入前后婴幼儿检查时间比较
注入前,婴幼儿的平均检查时间为(32.5±2.6)min,注入后,婴幼儿的平均检查时间为(15.2±1.8)min,注入后平均检查时间显著短于注入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t=3.051,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不良反应情况
注入后,128例婴幼儿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3.讨论
婴幼儿是医院特殊的一个患者群体,因为婴幼儿的年龄较小、自制力差、自觉性较差,沟通效果较差,甚至是不听任何劝告,加上哭闹不止,对检查设备、医护人员本身具有恐惧感,同时对医院陌生的环境,婴幼儿具有较强的心理防范意识,对检查存在拒绝甚至是逃避,使得临床上对婴幼儿的检查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延长了检查的时间,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不利于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婴幼儿自控能力较差往往造成检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者是出现漏诊,不利于婴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但是在MRI、CT检查中婴幼儿的诊断检查中最重要的就是婴幼儿的身体保持不动。这种情况下,婴幼儿往往是达不到要求的。因此,检查前常给婴幼儿注入强制性药物进行制动,最常使用的方法是静脉注射安定或者是口服水合氯醛,搜集以往文献发现采用水合氯醛灌肠制动的报道几乎没有。水合氯醛作为一种化学药物,可用作催眠药、抗惊厥药,消除患者的失眠、烦躁等不良情绪。安定又名地西泮,其临床作用是镇静、抗惊厥等,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一般用于成人失眠,或者是难以入睡的患者。小儿中毒一般是因为剂量使用过大或者误服。该药中毒后患者的表现为乏力、嗜睡、头痛、头晕、行走困难、反应迟钝、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尿失控、精神错乱以及意识模糊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服用剂量并结合婴幼儿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剂量进行静脉注射,防止中毒对婴幼儿身体造成的伤害。临床上常采用给婴幼儿静脉注射安定,这是因为静脉注射后婴幼儿可迅速进入配合状态,但是因为婴幼儿血管纤细,穿刺难度较大,常需要多次穿刺,这会引起婴幼儿的恐慌、哭闹,而且穿刺带来的疼痛感容易使患儿产生亢奋情绪,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物的疗效,不利于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水合氯醛具有刺鼻、辛辣气味,属于催眠药、抗惊厥药。催眠剂量使用30min后即可入睡,作用温和,常规剂量使用无毒性,醒后没有不适感,但是有肝脏首过效应。剂量较大时具有抗惊厥作用,再大剂量可引起麻醉和昏迷[2]。水合氯醛具有腐蚀性苦味、穿透性臭气,患儿口服常会因为恶心呕吐或者是拒绝服用,这就造成药物剂量的不足,达不到催眠的效果,临床上需要增加剂量或者是再次服用药物,同时口服时大部分药物经肝门静脉吸收,存在肝脏首过效应会使得药效有所降低。再加上水合氯醛的气味容易使患儿哭闹不止、精神烦躁以及亢奋,也会影响药效,造成检查工作的延长。本次对婴幼儿采用灌肠方式,直肠内血供充足,注射后药物吸收迅速,直接进入体循环,不经过肝门静脉代谢,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对药效的吸收。同时避免了口服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提高药物的使用效率。但是要注意的是部分患儿对该药有过敏反应,应禁止使用[3]。该药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和耐受性,不可长期给患儿服用。除此之外,该药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婴幼儿个体差异性,不同婴幼儿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若婴幼儿患有直肠炎或者结肠炎则不能进行灌肠给药。本次对我院收治的128例婴幼儿在MRI、CT检查时应用水合氯醛灌肠进行制动,结果显示,注入前,婴幼儿显效率32.0%,有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2.0%,但是相比于注入后婴幼儿的显效率67.2%,有效率32.8%,总有效率为100.0来说明显较低,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影像学检查时给患儿采用灌肠方式注入水合氯醛可以提高患儿的检查依从性,良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检查工作,同时确保了诊断的准确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便于医师对婴幼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注入前,婴幼儿的平均检查时间为(32.5±2.6)min,注入后,婴幼儿的平均检查时间为(15.2±1.8)min,注入后平均检查时间显著短于注入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患儿在MRI、CT检查前采用水合氯醛灌肠进行制动可以缩短检查时间,使患儿尽快恢复正常状态,减少对患儿身体的伤害。因此,临床上对婴幼儿可采用水合氯醛灌肠后进行MRI、CT检查,提高婴幼儿的制动效果,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便于临床医师对婴幼儿的诊治。
综上所述,采用水合氯醛对进行MRI、CT检查的婴幼儿进行灌肠的制动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减少了重复使用药物的麻烦,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对药效的降低,容易被患儿所接受,便于临床医师的诊治,可在临床影像学检查中使用。
【参考文献】
[1]杨进.婴幼儿行CT、MRI检查中应用水合氯醛镇静催眠的效果评价及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6,33(17):130.
[2]张天喜,喻安永,寇雉等.口服或直肠给予水合氯醛用于小儿急诊清创镇静的比较[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0(5):540-541.
[3]林洁,丁玲芳,陈俊国等.水合氯醛两种给药途径对婴幼儿特殊检查镇静效果的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8(10):8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