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的布置语文作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如何科学的布置语文作业

丁献华

丁献华贵州省盘县第六中学553500

早在三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学而时习之”的精辟论说,它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必须及时巩固消化。我们如何让学生及时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呢?老师布置学生做作业就是最好的形式之一。

如何做到科学地布置语文作业呢?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我认为科学的语文作业应该具备以下五大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严格地说,每一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目标,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只有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整个教学过程才是完整的,教学内容才是统一的。此外,由于学生个体在年龄、性别、爱好、志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要求我们设计作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例如学完专题《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后,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这样一组作业。

1.阅读:课外阅读《水浒传》。

2.积累:课外搜集我国古典名著中以“三”来构思的故事情节。

3.写作:学习本文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精彩片断。

后者如上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后,依据学生的能力差异,一是可以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只限于对诗词的理解背诵,能力强一些的学生要求对诗词进行鉴赏;二是针对男女生兴趣爱好的差异,可分类布置作业。我曾让女生课后搜集李易安等词人的清丽婉约的词作品,男生搜集苏轼、辛弃疾等词人的豪放之词,并组织他们互相交流,比赛积累,效果非常好。

二、系统性原则

知识本身不成型,通过梳理归纳才系统化;能力本身不好量化,通过有序的训练才显露其发展轨迹。这种有计划、有条理、成体系的训练过程就是系统化作业,它是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能让学生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习惯训导得更好,能力形成得更全面。

依据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从初一到初三,布置作业可按照阅读、积累、写作三大板块构建体系。

积累体系:1.由字词句向篇章发展。2.由单一文体或形式向多样发展。

阅读体系:1.范围上由国内向国外、个人向群体推进。2.方法上由浏览、粗读向精读、细读、品读推进。

写作体系:1.由片断向大作文推进。2.由单一的表达方式向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推进。

这样布置作业,既有宏观调控,又有微观布局,横竖整散都成体系,是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认知规律的。

三、灵活性原则

教材、教师和学生是组成语文教学完整体系的三大因素。教师这个主导因素,一端联着教材,一端联接学生,能动地调节和控制着教学按计划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因外界因素的干扰,当我们无法按既定计划布置作业,或是生活刺激了闪现出更好的作业形式和内容时,就需要灵活处理。它包括对作业内容的调整、作业形式的变换、作业量的调控等。

本学期我曾外出一周,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由其他老师暂代,回校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文《班主任离班的日子》,学生欣然动笔,文思如泉涌,写出了一大批文辞兼美、令人心动的好文章。

四、趣味性原则

初中生如春笋,似朝阳,像花蕾,此时他们个性最为活泼,思想最为敏捷,也是最爱使性、最感情意气用事的时候。如果你的作业设计得过于机械、单调,是很难激起他们完成的欲望的。相反,你的作业选择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颖内容或是活泼形式,会使学生“胃口大开”,变“不做”为“要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过《春》后,我首先选择实践形式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平时注意观察家乡的一草一木,体会其中之美,再以口头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叙述之,描绘之,最后形成文字,在轻松愉快中出现了一篇篇佳作。

五、创造性原则

创新是现代语文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的根本区别。多年来语文教材内容虽然不断改革,但仍有不少篇目缺少时代特色。对这些篇目,我们设计作业往往复制有余,创新不足。

那么如何创新呢?首先,要从思想上克服惰性和定势,创造性地设计作业;其次,我们设计的作业要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再创造的余地。像“范进看了中举报贴后,竟痰涌心头,一时发疯了,如果孔乙己看了报贴,他会有什么表现呢?”;“《最后一课》结尾处韩麦尔先生只说了“我——我——”便哽住了。韩麦尔先生究竟想说什么呢?请试着把它表达出来。”“学了《愚公移山》一文后,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你家门前有两座山,使你饱受‘出入之迂’之苦,你准备怎么办?并说清理由”等等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的设置,会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造,学生在不断创造中学习。

总之,看我们的语文作业设置,科学是前提,系统是目的,新颖有趣是形式,创新是宗旨,还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作业世界。让作业不再是学生的枷锁,让学生更好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